李清照的爱情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清照的爱情故事



红烛高烧,李清照的脸上挂着娇羞的笑靥。18岁的女子,正是最好的时光。她端坐在婚床上,双手交握着,手上的镯子镂的正是鸾凤和鸣的图案。新郎叫赵明诚,字德父,比李清照大了三岁,是个正在读书的太学生。

由于两个人都是饱学之士,所以新婚的日子也过得充满书香。最让李清照幸福的是,赵家特别喜爱收藏文物,几代人都下了很大工夫鉴赏古物,特别精通的是金石刻辞。赵明诚更是从小迷上这行,不仅对家里的历代文物和金石书画作了深刻研究,还不断搜集新的古董。

新婚后,赵明诚最早担心李清照不喜欢这些古代器具、旧书、碑帖,想寻个偏僻的地方放置起来。谁知李清照看着堂上堆积如山的文物,却也百般抚摸,爱不释手:“想不到相公也喜欢金石书画,我们正好可以一同鉴赏。”李清照沉浸在得遇知己的幸福中。

不过当时赵明诚还只是个太学生,没有俸禄,所以年轻的小夫妻还没有太多钱来满足自己的兴趣。虽说如此,赵明诚仍常带着李清照去相国寺淘碑文字帖。

相国寺是汴京最大的寺院,本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所建,最初叫建国寺。唐朝睿宗时重修,改叫相国寺。全寺占地五百多亩,坐落在全城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寺里圣容殿前后是文化人的好去处,文房四宝、金石碑帖、名人字画、古玩器物、新版书籍等等,应有尽有。

赵明诚在婚前,每逢集市必来淘东西。婚后有了李清照陪同,更是兴致勃勃。只是他们囊中羞涩,看到新奇的金石器具、古玩字画、历代碑帖、名人诗作,总是站在摊子前赏玩许久。而李清照总是对赵明诚说:“父亲上次拿的钱还在吗?拿出来买东西吧。”这钱是赵明诚父亲给的生活费,但小夫妻总是用来买文物。

赵明诚总觉得这样对不起李清照,他内疚地说:“嫁给我,反而让你吃苦。”李清照不以为然地说:“什么叫做吃苦呢?对我来说,在学问上有进展才是幸福,而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如果钱还不够,李清照还会主动要求典当几件衣服,换来半斤(五百)钱,把想到手的文物买回来;然后买点时鲜水果。回到家后,两个人吃着零食,鉴赏新买的金石字画。

有一天,李清照在赏玩书画时,发现家里的文物太多,却只粗略地分了类。她觉得对这些文物,应该有个详细的说明。于是对赵明诚说:“你像是有志要与这些为伍,是吗?”

赵明诚告诉李清照说,他以前读过欧阳修写的《集古录》,老先生一生中收集了一千多卷金石刻辞,在《集古录》里提到了四百多件,都加以考证,还写出跋文,详细讲解。这些一般读书人不会注重的细节,对文物研究来说,却是重点。“我现在收集的文物比文忠公要多得多,只是整理工作太过浩大,不知从何做起。”

李清照听了,十分惊喜地说:“你也想写一本类似《集古录》的书么?这可是好事情。”赵明诚笑着说:“不,不只是《集古录》,我要做得比欧阳修更好,更完善。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加上我学识浅薄,恐怕还需要你的协助。”赵明诚说这话事出有因,在当时李清照已经是有名的才女,传闻她13岁写出绝妙好词,名动京城。也是因为她的词名,才使赵李两家联姻。

闻言,李清照笑得很甜美,有什么比志同道合的伴侣的夸奖更让人快乐的呢?她对丈夫说:“这么好玩的事,我当然会参加。不过以后,你的业余时间就少了,我会监督你专心做这件事情的。”

开始编写《金石录》后,小夫妻俩就陷入忙碌的生活中。六月天气炎热,人们都在树下纳凉消暑,他们却一心钻在闷热的书房里分类抄书。每到这时,李清照都会沏一壶茶,拿着手帕给赵明诚擦汗。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人们早已在热炕上进入梦乡,他们却还在烛光里忙碌着。有时候遇见好的文物,夫妻两人鉴赏过晚,直到鸡叫数遍还不睡觉。后来,为了不影响睡眠时间,夫妻二人又制订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每晚只准点完一支蜡烛。

赵明诚做官所得的薪金,除了吃穿外,几乎全部都用来买书画古籍或刻印自己编写的书籍。他们每得一书,就共同校刊,评论优劣,然后装订成册,写好题签,小心地收藏起来。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终于完成他的《金石录》。

除去合作《金石录》,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应是绿肥红瘦’这种句子,好像是妙手偶得,我想去写,就写不出来。”李清照说道:“我小时候才学写文章时,常听父亲说,写文章不能刻意,要发自肺腑,才能写出感动别人的文字来。”

而后的一个秋天,赵明诚的朋友刘跋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跟随他,只得帮助打点行囊。可一旦分别,还是难舍难分,席上她伤心落泪,泪水浸透了手帕,于是便在那块手帕上面写了首《一剪梅》,送给赵明诚: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赵明诚读了此词,才知道什么叫真情流露,顿时就把登山寻幽的心淡了一半。

婚后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但赵明诚是太学生,毕业后要当几年地方官,李清照就很舍不得。这个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当官已经一年多了。从原先的形影不离到现在的独自一人,李清照觉得很寂寞,对丈夫的思念就更深刻了。

她郁郁不乐地走出书房,天空里薄雾浓云,花园里菊开似金,都没让词人松开眉头。往年这时候,应该是温一壶酒,夫妻对坐相酌赏菊。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看着菊花,就是佳节重阳又如何?

李清照一个人喝着闷酒,不多时,酒劲上涌,诗兴大发。她拿过一张素笺,蘸了墨,挥毫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醉花荫》写得情真意切, 她看了半晌,决定夹在信里,寄给赵明诚。“你能明白我的心意吧。”女词人这样想到。

没多久,赵明诚就收到信,看着那首绝妙好词,不禁拍案叫绝。他心想:清照的词,真是含蓄婉约,清丽隽永啊。但他也不想甘拜下风,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终于写出五十阕词来。

写完后,正好他的好朋友陆德夫过来。陆德夫学识渊博,对诗词颇有研究。赵明诚就将李清照的词混在自己写的那五十首词里面,说:“陆兄,这两天我填了五十多首《醉花荫》,正想让你评判一下哪首词最好呢?”

陆德夫接过词来,从头到尾细读一遍,然后击节赞道:“赵兄最近文采大长,依我看来,全部诗词里面有三句可称绝唱。就靠这三句词,赵兄你就算是大家啦。”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付吟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后,脸上立刻涨红起来,惊叹道:“这三句正是清照的手笔,看来,我果然比不上她啊!”陆德夫赞扬道:“早闻清照才女之名,这样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在爱情的感召下,在甜蜜的夫妻生活中,李清照文思泉涌。她和赵明诚两个人,在互相激励和学习中,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能长久。赵明诚总是在外做官,长期的离别让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中。

死别却更痛过生离,在最后一次外派中,赵明诚染上了重病。得知消息的当天,李清照立刻乘船东下,日夜兼程,赶到丈夫身边。夫妇的诀别,让词人痛苦无比,后来她写《金石录后序》,其中一句“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退。

入选理由:

一段志同道合的佳话故事,让我们还有理由对爱情继续憧憬。

阿离之言

男人的世界要多复杂有多复杂,所以就是文人,都有多重身份。女青年则比较简单,我们只需称为才女,比如李清照。如果非要给其下个定义,我希望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才女”。

这个帽子虽然高,但李清照当得起。她的传世词作虽然不多,但几乎字字珠玑,篇篇华丽。她有个别名叫“李三瘦”,说的就是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足见后人抬爱。

除去爱词,李清照还有刘伶之风,她好酒。文艺青年都爱喝酒,比如李白就要斗酒才能诗百篇。作为女性,显然李清照对酒的喜爱不比男人逊色。她有小令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得多动人。在温柔的黄昏,美丽的女子独自划着小船游湖,一边独酌一边赏花,何等的生活情趣?喝到醉了,便回家,不小心到了荷花深处,看到水鸟扑啦啦飞起来,这是年轻时候的李清照。

当然,她这样潇洒不羁,和家庭教育有关。李清照家庭条件很好,她爹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士大夫,嫁了个丈夫赵明诚也是高干子弟,应该说北宋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赵明诚这个人,也挺有生活情趣,和李清照志同道合。他们婚后的日子就在填作词,赏玩书画,研究金石里度过。他们经常泡在书房里,先沏一壶茶,然后两个人斗典故。看谁先猜出在哪本书上,猜对的先喝茶。夫妻生活过得如此风雅,成了后人典范。清纳兰容若写道:“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说尽人间无可奈何。

大时代中的个人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者说老天看不得一个人过得太幸福。在国家动荡的年代,想埋首在自己的小世界已经不可能。宋朝积弱不振,金兵步步紧逼,攻陷了东京。李清照和赵明诚躲到了建康。谁知没过多久,赵明诚被一纸诏令派到湖州当知府,一场疟疾夺去他的生命。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更何况李清照除了国破,还要忍受家亡的痛苦。作为婉约派大家的她体现了一个女人在艰难现实面前的坚韧。她从风花雪月,终于深入到真正的痛苦中,也体现了自己的爱国精神。比如那首《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气概,巾帼不让须眉。

只是作为一个女人,我想她更愿意,怀抱这青春的梦想,快乐地过完一辈子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