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师说》

简介

韩愈(公元768~824年(甲辰年)),字退之,汉族,唐朝河内河阳(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

人物小记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时碰见一个和尚。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就因劝阻皇帝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而被贬到潮州,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心想:这绝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两颗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刚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一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而是一对长牙,并且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主要思想

韩愈教育思想具有较多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主张“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提倡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

韩愈在哲学上持天命论,认为“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人生由命非由他”。但又很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他宣扬“圣人立教”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政治制度都是“圣人”创造的,“圣人”使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

韩愈将继承道统使之绵延万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认为佛教、道教的思想与儒家的经世思想是对立的,所以竭力排击佛、道,指斥它们破坏了封建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是国无宁日的祸根。提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韩愈继承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观点和董仲舒的人性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性情三品说。认为“性”是先天具有的,“情”是由于接触到外界,受到刺激后而产生的内心反应。性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德”,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性是情的基础,情是性的表现,只能因情以见性,不能灭情以见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