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约前468—前376

【介绍】:

春秋末战国初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世称墨子。相传原为宋国人,长期居住在鲁国。出身贫寒,自称“贱人”,做过工匠,后成为“士”,任宋国大夫。早年学过儒术,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抛弃儒家思想和主张,聚徒讲学,创立了墨家学派。其著作,现存《墨子》一书,记载墨子和墨子后学言行,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基本材料。

墨子的思想和学说,与孔子是对立的,对儒家学派的思想持批判态度。在哲学思想上提出“天志”、“明鬼”和“尚力”、“非命”的主张,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能主宰一切。指出天子的言行必须“上同于天”,意思是说,天子的言论和行动必须服从所谓天的意旨。天的意志不仅能主宰天子、王公大人和百姓,而且也能赏善罚恶。同时还肯定鬼神的存在,认为有天鬼天神,山鬼山神,以及人死后有鬼神。这些鬼神无所不在,它们能帮助天来赏罚善恶,使官吏廉洁奉公,使盗贼不能窃取别人的财物。但又主张“非命”,反对儒家的“天命论”。认为寿夭、安危、治乱不是天命决定的,而是由人力所为的。社会之所以乱而不治,贫而不富,就是由于相信命运。指出官吏不治理社会必乱,农民不种田必贫,指出“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也”(《非命下》),必须清除。强调国家富强,是靠人力所为,农民所以用力耕田种地,因为他们知道靠强力必富,不靠强力必贫;妇女白天黑夜的纺纱织布,知道靠强力必暖,不靠强力必寒。还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他探究了关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认为“名”(名称、概念)是从属于“实”(具体事物)的,如果不知道“实”,“名”就失去意义。提出“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贵义》)的“名”与“实”的关系问题。论述了概念(“名”)应从实践(“取”)中来,名称必须符合实际。还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耳目之实”。他所说的“耳目之实”也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还必须经过反复认识,多次实践。在他看来,一支眼睛看不如两支眼睛看,一个耳朵听不如两个耳朵听好,这种“耳目之实”的感性认识,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同时也不否认思虑也就是理性思维的作用。强调理性思维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然后才能获得知识。还提出“三表”做为衡量是非真伪的标准。他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所谓“三表”,亦称“三表仪法”,是衡量言论和行动的三条是非标准。这三条标准,就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它是指人们要重视历史上的经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是指现实人们的观察或感性经验;“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指重视实际的效果,也就是重视国家百姓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他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认为天下之所以争夺和昏乱,就是因为人们之间不相爱。子自爱,不爱父,臣自爱,不爱君,就有子不孝父,臣不忠君。这些破坏伦理道德的行为,都是由不相爱引起的。因而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儒家有亲疏贵贱之别。要求人们把别人的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家去爱,这样国与国之间就不会有战争,人与人之间也就不会有侵夺。指出国与国互相战争,家与家互相抢夺,人与人互相残杀,是“天下之大害”。还提出“尚贤”,“尚同”。“尚贤”是要选拔贤人管理政治,“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尚同”就是做到“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尚同上》)。还提倡“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非乐上》),以改善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墨子思想对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思想并称“显学”。墨子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是在逻辑思想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