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写于1952年2月至9月,同年先后在《真理报》上连续发表。尔后又出版了单行本。我国于1952年译成中文,1964年编辑《斯大林文选》时,收入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人民医治了战争创伤,并且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胜利。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为何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1951年苏联经济学界集体编写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组织了对“未定稿”的讨论。斯大林仔细阅读了讨论会的记录,并在总结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基础上,回答了讨论会上争论的问题,形成了这部重要著作。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全书五万五千多字,由四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是对于1951年11月讨论会争论的经济问题的意见。这是全书核心。斯大林在本文中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法则的客观性,批评了认为政治经济学法则能够“创造”和人们在法则面前无能为力的两种错误观点;阐述了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理由,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揭示了价值法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批评了忽视价值法则作用的错误认识;指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法则和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法则等等。第二篇文章,是答亚历山大·伊里奇·诺特京同志。斯大林指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一切社会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应理解为通常不会弄到发生冲突的程度,社会有可能及时使落后了的生产关系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第三篇文章,是批评尔·德·雅罗申柯同志的错误。斯大林指出雅罗申柯夸大生产力的作用,缩小生产关系的作用,甚至宣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第四篇文章,是对阿·符·萨宁娜和符·格·温什尔两同志来信的答复。斯大林指出,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是由领导机关“创造”的,这种观点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唯心主义;并且阐述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指明了三大差别是在逐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中被消灭的,是生产发展的结果。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期著作,是他领导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的结晶。斯大林关于社会基本经济法则的论述,关于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论述,在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增添了新内容,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关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的论述、关于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区别和联系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不是经过爆发而是经过逐渐过渡来进行的这一发展特点的论述等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