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获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傅瑛 【本书体例】

程麟

程麟,生平不详,字趾祥。约生活于清朝末年。其笔记小说集《此中人语》六卷,约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

金陵赤山下,一片荒田,多产野菜。有二三童子,携筐挑取。倏(shū殊)有虎自山上过,径奔下山,攫(jué角)取一童而去。

该童昏然不知人事。少顷张目,则身卧树下,旁坐一虎,霜牙凛凛,金晴荧荧。骇绝欲逃,忽思我若逃,虎必啮我,是速我死也。踌躇再四,计从心来,遂将虎满身抚摩,虎威风顿杀,低头得意如猫。

童视虎,乃雄虎。暗解身上绳索,系虎阴囊,以一头系树上。再抚摩一遍,潜避去。虎见童子走,一声怒吼,向前直奔。孰知阴囊已去,痛极倒地,童拾取大石乱击之,虎竟毙。

(选自《此中人语》)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赤山脚下,有一片荒地,盛产野菜。有三两个孩童,带着筐前来挖取。突然有只老虎从山上经过,直奔山下,抓走了一个儿童。

这个儿童当时吓得昏迷失去知觉。一会儿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树下面,旁边坐着一只老虎,白牙露着寒光,黄眼睛荧荧闪亮,他害怕极了,想逃跑,忽然想到:我如果逃跑,老虎一定会咬我,这样会加快我的死亡。再四考虑想出一条计策,于是用手去抚摩老虎的身体。老虎的威风很快消减,低下头,十分得意,象只猫一样温驯。

孩童看看老虎,发现是只雄虎。他暗地里解下身上的绳子,系在老虎的阴囊上,将另一头系在树上。又重新将老虎抚摩一遍,偷偷躲开。老虎看见孩童逃跑,狂怒地大吼一声,向前奔去。不料因用力太猛,阴囊被绳子扯掉,极为疼痛,倒在地上。孩童拾取大石头向老虎胡乱砸去,老虎居然被孩童打死。

这是篇富于传奇色彩的小说。一个在野外荒田挖取野菜的儿童,被突然下山的老虎叨走,后来这个儿童运用自己的智慧,终于杀死这只凶猛的老虎。短短的篇幅,实在扣人心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小说构思巧妙,心裁别出。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写传奇性的情节,并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合乎人情事理,让人感到是真实的。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杀死猛虎,但作者并没将他写成神童,去夸张他超人的胆量和异乎寻常的气力,而是如实地描写他在老虎突然向他袭击并叨走他时,他吓得“昏然不知人事”,醒后见身边坐着一只“霜牙凛凛,金晴荧荧”的老虎,又是“骇绝欲逃”。这些描写,正是处在极危险处境中的常态,说明主人公不过是个普通人。主人公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的是胆子大些,能遇事不慌,冷静地思考,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正因为作者是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写主人公,所以在构思时注意到儿童的特点。如智力、体力等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些特点来展开情节。因为真实,才突出了它的惊险,也正是这样建立在真实感上的惊险,才能给读者强烈的刺激,从而产生美的享受。

作品对某些场景写得十分逼真,加强了小说的惊险气氛。如主人公被老虎叨到山上后,作者是从主人公眼中所见来着笔:小孩躺在树下,向上看坐在身边的老虎,则老虎更显其大,也就更让人感到惊惧骇绝,就如影视中的仰角拍摄取得的效果一样。

读完小说,我们还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是凶猛无比的老虎,也怕来软的,也怕抚摩。你看,一个小小的孩童,将老虎周身这么一抚摩,竟然是虎威顿杀,“低头得意如猫”!难怪它终于死在一个小孩子手里。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