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惠阳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商人之家。少年时代在美国读书。1893年回国。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在此准备了他后来作财政工作的知识。1903年开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并先后回天津、吉林从事革命活动。同年被选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参与南北议和。1912年12月20日任广东省财政司长。参加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赴日本。1914年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任党的财政部副部长,追随孙中山从事反袁、护法斗争,筹措经费和组织革命力量。1918年底,护法失败,随孙中山到上海,1919年同朱执信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在广州任中华民国正式政府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长,积极筹集军费支持北伐。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廖仲恺以孙中山的“荷包”被陈囚禁,经夫人何香凝营救脱险赴沪。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得到廖仲恺的得力支持与协助。1922年8月,列宁派越飞以苏俄代表身份来华与孙中山谈判,因敌特监视,改由廖仲恺代表孙中山同越飞赴日本热海会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孙文越飞宣言。这次会谈使廖仲恺对苏联有所了解,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1923年春孙中山回广州就任大元帅,廖先后任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和广东省长。10月19日任国民党改组委员,根据孙中山的要求,负责国民党全面改组工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会后除担任广东省省长、大元帅府(后改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国民政府委员外,先后兼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军需总监等,工作异常繁忙。廖仲恺长期作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辅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斗争,尤其在财政上,由于他的英明筹措,革命经费不曾发生重大困难。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热情支持者和忠实实践者,对于国民党内反对三大革命政策的言行概不容忍迁就。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一如既往,成为孙中山事业坚定的继承人,而且威望高于其他国民党元老,故为右派分子所难容。1925年8月20日被右派支使的暴徒暗杀。
廖仲恺早年为宣传三民主义曾译亨利·乔治著《进步与贫乏》、威尔科克斯著《全民政治》等书,第一次把“全民政治”一词引进中国。他在《建设》、《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阐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24年以后,他以极鲜明的立场拥护新三民主义,在他的著述、讲演中坚定地认为国民革命运动必须打倒军阀官僚及一切反动力量,必须抵抗帝国主义,而三大政策则是这个革命中必不可少的政策。他以对工农的态度为划分革命与反革命的标准。不论从理论上对工农的认识还是从实际斗争中对工农运动的支持,廖仲恺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都是突出的。《廖仲恺集》已于196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廖仲恺生平见何香凝《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