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仁宗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次政治改革。宋初以来,由于政府各级官吏逐年猛增,军队无限扩充,皇室侈靡、腐化,赏赐无度,对西夏战争和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大量增加,国家财政空虚。宋政府转嫁危机,加重对人民剥削,大官僚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各地陆续发生农民起义,社会危机加深。统治阶级部分人士,为了克服危机,相继提出改革意见。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责成他们条列当世急务,克服危机,“兴致太平”。九月,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一)“明黜陟”。改革文官三年一迁的磨勘法,按政绩好坏分别升降。(二)“抑侥幸”。对贵族子弟恩荫制度严格限制。(三)“精贡举”。改变专以诗文墨义取士旧制,着重策论和经学。(四)“择官长”。严格选择转运使、提点刑狱及各州县长官。(五)“均公田”。政府官员按等级给“职田”,防止贪污。(六)“厚农桑”。提倡各地吏民陈报有关农桑的可兴之利和可去之害。各地开河渠筑堤堰陂塘。(七)“修武备”。京师召募捍卫朝廷卫兵五万。(八)“减徭役”。裁并州县建置,相对减少徭役。(九)“覃恩信”。朝延赦令,各地必须执行。(十)“重命令”。各地法令由朝廷统一。疏上,大部分被仁宗采用,颁行全国,号称“新政”。由于新政触犯贵族官僚的特权,实行时遭到强烈的反对。次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抵御西夏。朝中对新法谤议愈甚。夏竦中伤范仲淹等人为朋党。范、富、韩及欧阳修等人被排斥出朝廷。庆历五年(1045),仁宗下诏罢废关于磨勘和恩荫的新法,推行不及一年的“新政”失败。研究这一问题,可参阅《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九《庆历党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