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托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875—1955

【介绍】:

德国小说家,通称托马斯·曼,亨利希·曼的弟弟。一八七一年六月六日生于卢卑克市一个富商家庭,受父母影响,从小兼有严肃冷静、敏感热情,长于幻想等多种性格特点。一八九三年中学毕业当学徒,并创作第一部小说《堕落》。一八九五至一八九六年到大学旁听,专修文学史、历史等课程,同时为亨利希·曼主编的《二十世纪德意志艺术及福利之页》审稿和写作书评。一八九六年赴意大利,两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盛期。一九二九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托马斯·曼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因此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被迫流亡国外。一九三八年迁居美国,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一九四四年入美国籍。一九五二年,因不满于日益猖獗的麦卡锡主义,离开美国,移居瑞士苏黎世附近。一九五五年八月十一日逝世。托马斯·曼的创作活动始于十九世纪末叶,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处女作《堕落》已经显示出他日后经常表现的艺术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备受压抑和精神苦闷的主题。收有六部中篇小说的《矮个先生弗里德曼》(1898),主要表现“局外人的处境”和“孤独感”,在不无现实主义倾向的描写中,染上了淡淡的悲观色彩,但又含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第一部重要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以“一个家庭的没落”为副标题,描写卢卑克城大商人布登勃洛克家族两代人的盛衰,以及哈根施特勒姆家族的发迹,形象地展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整个历史进程,是一部“使整个欧洲都感到与自己有关”的德国资产阶级的“灵魂史”。小说前半部按时间顺序,后半部则以几条情节平行发展,结构严谨,描写精确而细腻,兼用直接和间接叙述以及内心独白等手法。长篇小说《魔山》(1924)是作家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小说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是个大学毕业生,因病住院七年,各种精神状态的人都试图对他施加影响。但他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人为了善和爱就不应该让死亡统治自己”。他终于摆脱了悲观主义,希望有所作为,不料却被送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屠场。作品借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背景,广泛反映了魏玛共和国时期流行的各种思想,被称为“时代小说”。在托马斯·曼的创作中,中篇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1930)以其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倾向而占有特殊地位。在后来包括四部小说的巨著《约瑟和他的兄弟们》(1933-1943)中,作者进一步表示了这种政治倾向,他以《旧约·创世纪》里关于约瑟的故事为题材,塑造了犹太民族代表者的形象,与法西斯掀起的排犹狂热相对立。作者曾说:“正因为这部小说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它是合时宜的。”发表于一九四七年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是托马斯·曼晚期的代表作品,它在民族悲剧的氛围里描写了一个艺术家的悲剧,因此不但被看成是作者一系列“艺术家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被看成描写德国走向法西斯,走向战争的历史悲剧的“时代小说”。托马斯·曼在思想上主要继承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人道主义的传统。他对资本主义始终持批判态度,写尽了这个患有不治之症社会的穷途末路。在创作上,他继承了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传统,保留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某些传统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性的人物形象,隐喻性的细节描写,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小说的非情节化以及某些荒诞色彩,显示其创作方法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他实际上是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