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是比屈原稍晚的著名楚辞作家,记载他生平的材料不多。《史记·屈贾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东汉王逸说宋玉为“楚大夫”,“屈原弟子”(见《楚辞补注》)。其它如《韩诗外传》、《新序》中还有些零星记载,未必可靠。依据上述记载,参照宋玉作品,可知宋玉出身低微,仕途上并不得意,创作上学习屈原,是屈原之后楚国最有才华和风格近于屈原的作家。后世并称“屈宋”。他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赋十六篇。传流下来,可靠的只有一篇《九辩》。
《九辩》,原为古老乐歌的名称。宋玉的《九辩》,是模仿屈原作品而创作的自序性的抒情诗,艺术上也有它的独创性。全诗225句,是《楚辞》中的长诗。《九辩》主要抒发作者政治上遭受排挤,痛苦哀伤、郁愤不平的情绪,描述自己穷困孤寂、飘泊踟蹰的境遇,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楚国统治集团的黑暗与腐败,表露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但是,赋中的感情不如屈原作品激烈,有些诗句则表现出作者性格中软弱卑顺的方面。
《九辩》在艺术上具有特色。它善于通过景物描写,造成意境,渲染气氛,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赋的开头便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作者为了表达自己被权贵排挤,贫士失职,痛苦惆怅、孤独寂寞的心情,赋中首先写了草木凋零、一派萧瑟的秋景;然后说,他的痛苦悲凉的心境,犹如他乡作客,又似登山临水送人将归,若有所失,把自己遭逢逆境时的孤寂惆怅融于“悲哉秋之为气”的景物描写之中,以景衬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赋作带有浓厚的感情色采。
同时,作者在这种因秋兴感之中,又善于抓住具体事物的特征进行多方面的描述,如以燕子辞归、知了无声、大雁南飞、鹍鸡哀鸣,乃至以蟋蟀的跳动,使自己夜不成眠,深入细致地表达自己羁旅之中,欲归不得和失意的哀伤,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致使作者的“悲秋”,已为后世所熟知。世人虽以“屈宋”并称,但他的成就自然无法与屈原相比,不过,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很有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