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颜真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颜真卿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

颜氏先后学过王羲之、 褚遂良、张旭以及北碑、篆隶和民间书法艺术,博采众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自己刚健雄厚、大气磅礴的独特艺术风格。六十岁时写完《颜勤礼碑》,标志着颜氏书艺术的成熟,愈到后期愈臻辉煌,终于创建了具有高度美学价值而又影响深广的“颜体”书法艺术,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颜氏对于东晋以来在书坛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以王羲之父子、虞世南、褚遂良等为代表的一派(后人称之为“南派”)的书法,不论在书法实践上和书法理论上都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用笔上,颜氏根据“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的经验教训,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执笔、识法、布置、纸墨、变通适怀等五项用笔原则,成为后人所公认的“攻书之妙”法。在笔法上,颜氏总结概括出平、直、均、密、锋、力、轻、诀、益、损、巧、称等十二条系统完整的理论。即“平谓横”, “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锋谓末”, “力谓骨体”, “轻谓曲折”, “诀谓牵掣”, “益谓不足”, “损谓有余”, “巧谓布置”, “称为大小”。这对鉴赏颜体书法和后人学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由此,颜体在笔法上大大加强了腕力的作用,又巧妙地运用了藏锋和中锋,写出了具有“蚕头燕尾”特征的笔画,以显出“透过纸背”、 “功成之极”的强劲笔力,又兼以横轻竖重的特点,使每个字都具有一定的厚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在结构上,颜体改变了南派欹侧的形体结构,代之以较为端平的笔画,左右基本对称,字字都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具有庄重正大的气度,和富于圆紧浑厚的内在劲力。在布局上,颜体的行距与字距大都比较紧密,不象南派书法那样以小字为主,而是大小兼之,都写得开阔雄壮,使全篇的布局显得充实茂密,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在墨法上,颜书运墨苍润兼施,行草更间有渴笔,很能表达一种质朴而豪迈的气概。

颜真卿书法实践和书学理论具有着刚健丰伟的气度,它充分体现了盛唐繁荣强盛而又富有生机的社会面貌。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具有脚踏实地、心胸广宽而坚韧、厚实、雄壮的民族精神及其审美情趣在书法艺术上的体现。苏轼评价唐代文化时将颜真卿与杜甫、韩愈并称: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颜氏与杜、韩在思想风貌上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们之间又确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这就是他们从不同方面革新了晋、 宋、齐、梁以来从属于门阀制度的贵族文化,并在各自的领域中达到了博大精深的程度。颜氏留下的书法资料较多,大约有七十余种,皆已成为海内外人士所珍视的历史文物。在颜氏之后出现的书法大家,如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蔡襄、李东阳、邵宝、刘墉等许多人都明显受到颜氏书法理论及其实践的影响并从中汲取了营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