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从春秋(前770至前476)到战国(前475至前221)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这个时期,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度转变为封建制度的大变革时期。春秋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铁器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商品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封建性的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从鲁国实行“初税亩”到商鞅变法,各诸侯国先后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同时发生了阶级关系的大变动,产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新的对抗阶级。随着社会形态的急剧转变,思想战线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历史阶段。

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所谓“百家”,就是指学派而言。西汉刘歆在《七略》的《诸子略》中,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墨、道、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小说等家。他们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伦理学、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问题。在争论中,还提出一系列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诸如:天与人,物与气,有与无、阴与阳、名与实、知与行、古与今、同与异、善与恶、仁与义、道、理、五行等。但这个时期哲学斗争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不同学派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提出了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特点的学术观点和哲学体系,从而划分为不同的学派。

由于各学派代表了不同的阶级、阶层的利益,所以在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对立。具体来说,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以后的儒家分为八派。所谓八派,按照《韩非子·显学》记载:“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孟子)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荀子)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这八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荀子两派。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就是“祖迷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主张“德治”和“仁政”。儒家学说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二千余年,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但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墨家是儒家的反对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后来也有派别之分,“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扶氏之墨(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有邓陵氏之墨。”(《韩非子·显学》)墨家在初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与儒家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学术思想斗争。墨子后学克服了墨子学说中宗教迷信思想,对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等,都有一定贡献。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则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学说的内容,以老庄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动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伦理思想上提出“绝仁弃义”,以为“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了明显的对立。后来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老庄以“道”为中心的自然观对反对谶纬神学有很大作用,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法家产生于管仲、子产,发展于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等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加以综合,集法家学说的大成。法家主张“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商君书·更法》),提出重农抑工商的观点。提倡耕战政策,以农致富,以战求强;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法家为实现其政治主张曾和旧贵族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对后来法家思想影响很大。名家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名家强调“控名责实,参伍不失”。他们着重讨论了“名”(概念)“实”(事实)关系问题。惠施主张“合同异”,认为一切差别都是相对的,过分夸大事物的同一性。公孙龙主张“离坚白”,着重分析概念,区别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抽象,过分强调事物的差别性。他们对古代逻辑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阴阳家代表人有邹衍。阴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木、火、土、金、水五种势力的支配,提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的学说,为新兴的封建统一政权提供理论根据。纵横家的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他们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苏秦主张合纵(六国联合拒秦),张仪主张连横(六国分别事秦)。农家代表人物许行。他们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主张贤者应该“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杂家是“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还有小说家等。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其内容和形式对以后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基础。这时的哲学思想斗争的特点,就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无神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当时学派很多,著作也很多,材料非常丰富。在利用这些文献史料时,要注意考证,辨别真伪,只有掌握可靠的史料,才能进行科学的研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