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中爆发于陕西,席卷大半个中国,最后推翻明王朝的农民武装斗争。明代末年,邪佞当朝,政治腐败。贵族大地产恶性膨胀,迫使农民倾家荡产,到处流浪。万历年间,辽左军兴,加派辽饷,农民陷于绝境。陕西地处塞北,士地贫瘠,灾荒频仍,农民尤为困苦,至人相食。天启七年(1627)澄城民变,白水县农民王二杀澄城知县张斗耀,揭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贫苦农民、逃亡边兵、被裁驿卒纷起响应。崇祯元年(1628)王嘉胤于府谷、高迎祥于安塞、王左挂于宜川举起义旗,义军至十余家。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起兵,三年张献忠在米脂参加起义,号“八大王”。李张初隶王嘉胤麾下。崇祯四年(1631),明将曹文诏击败王嘉胤,嘉胤为部下所杀,余众推王自用为首领。各支义军分散游击,无协调行动。崇祯六年(1633)王自用率义军与明军在河南济源会战,中箭死。高迎祥收集余部,转战湖广、四川、成为义军的核心力量。此时张献忠部已成为一支独立的义军,声势颇著。崇祯七年(1634),明王朝特设山陕、河南、湖广、四川总督,专办攻剿义军事宜,以陈奇瑜为总督,对义采取包围态势,败义军于陕南,高迎祥率部误入兴安县的车箱峡,形势危机。迎祥采纳李自成部将顾君恩的建议,重赂陈奇瑜及其属下,诈降出峡。奇瑜被削籍,洪承畴代为总督。
崇祯八年(1635)正月,著名的义军首领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荣阳,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深受赞同,声望日高。会议将各自为战的义军推向联合作战阶段。四月,高迎祥部于陕西大败明军,击杀曹文诏,迫洪承畴退守西安。崇祯九年(1636),迎祥部攻下汉中,谋取西安。陕抚孙传庭设伏盩厔,迎祥被俘死。李自成代为闯王,转战甘肃、陕西各地。十年,攻入四川,下三十余县。崇祯十一年(1638),自成部于潼关为洪承畴、孙传庭所败,自成率刘宗敏等十八骑突围,隐伏商雒山。是年,张献忠部于南阳为左良玉所败,退走谷城,降于熊文灿。起义进入低潮。次年,张献忠据谷城再起,李自成亦出山收兵,与陕西总督郑崇俭战,败走张献忠部,献忠暗图吞併,自成逃去。崇祯十三年(1640)九月,明督师杨嗣昌围自成于巴西鱼腹山中,部众多散去,情势危急。自成焚辎重,率轻骑经郧阳、均州进抵河南南阳。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其尖锐,自成采纳李岩的建议,以“均田免赋”相号召,深结民心,时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明末义军的最强一支。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十五年(1642)正月,攻开封,不克。十一月破襄阳。十六年(1643)正月破承天,湖北、河南几乎全在掌握之中。自成据襄阳,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明朝派兵部尚书孙传庭总理陕、晋、豫、川、楚、黔军务,向自成发起进攻,汝州一战,孙传庭被杀,明军四万余人就歼。十一月,自成军攻克西安。是年,张献忠军以走制敌,拖垮明军,出其不意出川入楚,攻下武昌,沉楚王于江。杨嗣昌以失藩,畏罪自杀。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称大顺王,改元永昌。设百官,定军制,铸永昌通宝。开科取士,废八股,改用策论。二月,自成亲统大军入山西,攻下太原,三月破昌平,先锋直抵北京。三月十九日城破,自成率农民军进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投缳而死,结束了明王朝的统治。是年正月,张献忠再度攻入四川,六月占重庆,八月克成都,十一月在成都即帝位,改元大顺。
李自成进京后,忙于登基事宜。其部将腐化堕落,战斗力降低。追脏比饷,打击面过宽。忽视了崛起辽东、虎视中原的满洲贵族势力。此时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清朝,引军入关。四月二十二日自成率二十万大军与吴三桂及清兵战于一片石,败还北京。二十九日即皇帝位,三十日仓促西走,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顺治二年(1645)正月,清军破潼关,自成弃西安,走襄阳,又走武昌。四月,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袭杀。顺治三年(1646),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引军拒敌,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被俘,不屈而死。
自成、献忠牺牲后,大顺、大西军余部分别在李锦、李来亨、李定国等领导下,在国内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势下,纷纷举起联明抗清的旗帜,坚持斗争十余年,终因双方力量殊悬而失败。明末农民战争历时二十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声势之浩大、斗争之激烈,为历史上所罕见。义军给腐朽的贵族大地主以严厉地镇压,推翻了反动的明王朝,扫除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显示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关于明末农民战争,几十年来,研究较深,成果亦大,但对一些具体问题尚存歧异。诸如是否召开过荣阳大会,李自成是死于九宫山、还是禅隐夹山,李岩和红娘子果有其人、还是乌有先生,张献忠究竟死于何地,皆有争议。初学者当留心钩索之。《明史》卷209《流贼传》、计六奇《明季北略》、吴伟业《绥寇纪略》、郑廉《豫变纪略》、查继佐《罪惟录》等是记载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始资料。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李文治《晚明民变》、柳义南《李自成纪年附考》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是这一问题的学术专著,可供查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