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由张道陵倡导于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张道陵以符箓禁咒之法行世,其子衡,其孙鲁,相继遵其行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有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鲁的五斗米道,一时成为农民起义的旗帜。东晋时,葛洪于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撰《抱朴子内篇》,整理并阐述了道术与理论。南北朝时,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旧天师道,制订乐章,诵诫新法,称新天师道;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编著斋戒仪范,道教形式因而完成。唐、宋两代,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宗派逐渐合流,到元代都归并于正一派中。在北方,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创立全真派,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重视,全真派遂盛极一时。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正一派,又名天师道,流行于南方。张道陵的后裔世袭这派的领袖。正一派道士不出家,世称火居道士。全真派流行于北方,都是出家修行,有道士、道姑,世称茅山道士。
道教的经典称道藏。道藏的汇集,始于六朝,唐开元中,编有《三洞琼纲》目录。宋初有《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藏经刊写始于宋徽宗政和中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都以此为蓝本。明代的《正统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分装四百八十函)和《万历续道藏》(一百八十卷,分装三十函),包括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书,为现通行本。内容十分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集了诸子百家文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