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立体主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立体主义

亦称“立方主义”,它是1907年至1930年主要活动在法国画坛上的画派。

该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等人的成就,在艺术创作的美学原则上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基础,崇尚表现内心感受,否定对现实世界作真实的再现,并按照矿物学家所主张的“结晶是一切物象的原始形式”等理论,在画面上追求结晶形式的表现。他们多把一切客观存在的物体和生活场景加以数学解析,分解为几何图形或切片,再加以结构组合,甚至相互重叠;或者借助视觉幻象在平面艺术中表现三度、四度空间。例如在一个画面上表现同一事物的几个侧面,或索性把纸片等其它实物性材料加以粘贴,构成一反绘画艺术常规的图形,并声称是在以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科学真理。其实,这正如立体派艺术理论家阿波利耐尔所说的: “数学观念已渗到绝大多数新兴画家的头脑里,可是他们自己对这些观念却莫名其妙”。

立体派的创作活动,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07年至1913年的“分析的立体主义”,一是此后的“综合的立体主义”。该派的代表画家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和法国的布拉克,追随者还有朱安·格里、阿尔伯·格莱兹、斐尔南·列日、让·梅占琪等。毕加索善于把客观物体分解为多种几何形体,并在一个画面上加以结构、堆砌,完全改变了表现对象的原有存在形式,使作品的装饰性价值突出了;而布拉克则常常把报纸、布片、玻璃等材料拼贴为支离破碎的画面,使实物与作者的创作之间产生一种极为含混的意义。

该派于1903年因明显地走上了“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画家们的改弦易辙而告结束。但它对后来西方的未来主义、新造型派、构成主义及视幻艺术等现代流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