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典故故事|赴汤蹈火释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赴汤蹈火

【释义】

敢走入热水,踏入烈火中。引申为不顾艰难险阻,一心奋勇直前。

【出处】

战国·荀子《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典故】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曹魏时期,司马氏专权,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在山阳。嵇康的好友山巨源(竹林七贤之一)在朝中做官,嵇康因此不愿意再和他来往。山巨源升任散骑常侍后,想要请嵇康出山,担任他原先的吏部侍郎一职,被嵇康拒绝了。

不久后,嵇康给山巨源写了一封绝交信,信中列举了老子、柳下惠、东方朔等贤人,并表示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并以禽鹿作比,说鹿是很少被驯服的动物,如果束缚住它,那它必定会狂躁不安,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即便是用黄金的马嚼来装扮它,用美食来饲养它,它还是会思念田野树林的,以此表示坚决不愿入朝为官的志向。

此外,嵇康还经常发布一些讥讽朝政的文章,也惹来司马氏家族的嫉恨。景元三年(262年),因钟会的诽谤、诬陷,司马昭将嵇康逮捕入狱,不久后被处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