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彻·斯托夫人(美国)
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美国女作家。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一个牧师家庭,受父亲影响,她自幼便深受加尔文教派影响,青年时期则服膺于自由主义信仰。1836年她与C.E.斯托教授结婚,在肯塔基州亲眼目睹了奴隶的悲惨生活;后来又受到批判奴隶制情绪的强烈影响,使她对奴隶制认识更加深刻,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奥尔岛上的明珠》、《老镇上的人们》、《粉色和白色的暴政》等。
汤姆是庄园主谢尔比家的一个黑奴,他的妻子克洛伊婶婶是庄园的厨娘,他们一共有三个孩子。汤姆为人忠诚厚道,乐于助人,大家都喜欢他。谢尔比十三岁的儿子乔治少爷与他很亲近,尊称他为汤姆叔叔。后来,谢尔比做投机生意亏了本,没有办法,只好把诚实能干的汤姆叔叔和谢尔比太太的侍女——混血女人伊拉莎的五岁独生子哈里卖给奴隶贩子黑利。
伊拉莎偶然得知此事,决定带着儿子逃走,临行前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汤姆。为了不使主人破产,为了避免自己逃走后别的奴隶遭到贩卖,汤姆叔叔决定听从安排,自己忍受一切痛苦。
伊拉莎抱着小哈里,在追兵将至的紧急时刻,冒着生命危险,侥幸跑过刚刚解冻的湖面,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一个村庄安定了下来。没过多久,她的丈夫也逃到这里。一家人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到加拿大,成了自由人。
小乔治后来去法国学习,接着便去了非洲,梦想在那里建一个非洲人自己的国家。
伊拉莎逃走了,汤姆被严加看守,被奴隶贩子戴上沉重的脚镣,一路辗转,最后坐货船沿密西西比河去下游的种植园。他在船上安静而乐于助人,不仅常常帮助别人,还读《圣经》给他们听。船上的人对他都有好感。
新奥尔良的年轻绅士圣克莱尔因与妻子梅丽感情不和,便带着幼女伊娃和堂姐奥菲利亚出来旅游,正好也坐在这条船上。五六岁的伊娃很快便与汤姆混熟了。一次,伊娃没站稳,失足落入水中,汤姆挺身相救。圣克莱尔非常感激,在女儿的恳求之下,花高价钱买下了汤姆。
汤姆在圣克莱尔家做了马车夫,过得很舒适。他替圣克莱尔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他的忠诚能干赢得了主人的信任,汤姆与伊娃相处得非常融洽,伊娃常常帮助汤姆写家信,给汤姆读《圣经》,两人的友谊日渐增长。
两年后,伊娃生病不幸去世,临终前要求父亲给汤姆以自由。圣克莱尔本来就对罪恶的奴隶制深恶痛绝,答应了女儿的要求,着手给汤姆办理恢复自由的各种法律手续,汤姆心中充满了感激。不料,就在圣克莱尔宣布手续即将办完的这个晚上,为了给两个醉汉劝架,他受了致命伤,不治身亡。汤姆的希望也落了空。
圣克莱尔死后,冷酷无情的梅丽不顾丈夫和女儿的意愿以及奥菲丽亚小姐的劝阻,将汤姆和其他所有的奴隶一起卖掉。尽管奥菲丽亚和谢尔比太太全力相救,可汤姆还是被拍卖了。
汤姆的新主人路格里先生是红河岸边的一个棉花种植园主。他粗鲁强横,对奴隶十分残暴,他手下的奴隶都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汤姆也一样,在监工的皮鞭下干着繁重的活计,起早贪黑,稍有懈怠便会挨皮鞭。他们住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屋子里,还有一群恶狗看守着。
一次,汤姆看到一个女奴生病,便把自己袋里的棉花给了她一些,结果被监工发现,挨了一顿皮鞭,还被带到路格里面前接受审讯。路格里要汤姆鞭打那个女人,遭到汤姆拒绝,他便暴跳如雷,对汤姆拳打脚踢。汤姆被打得遍体鳞伤,却毫无惧色。他对着苍天呼道:“你买下了我的肉体,却得不到我的灵魂,我的灵魂不属于你。”
汤姆的伤口还没全好就被逼着下地干活。无穷无尽的繁重劳动和痛苦、再加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希望破灭后的绝望情绪深深地缠绕着汤姆,他一天天苍老下去,只有上帝能给他些许的安慰。
一天,在汤姆的协助下两个女奴逃跑了。她们曾要汤姆一同逃走,但他坚持要留下来和可怜的黑奴们待在一起。女奴的逃亡使路格里怒不可遏,他进行了一次大搜捕,可是一无所获。他气极败坏地把怨气和憎恨一齐发泄到汤姆身上,因为他明白,汤姆知道整个事情的经过。但汤姆宁死也不愿出卖那两个孤苦无依的人。
汤姆被抓到了路格里面前,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他毫不畏惧地面对着暴力,两眼里愤怒的火焰要烧掉整个奴隶制似的,他以满腔的仇恨和对众多黑奴的同情大声喊道:“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我什么也不能说,我宁愿死!”这就是他给路格里的回答。
路格里狂怒了。他踢倒汤姆,接着是一场惨无人道的鞭打,直打得老汤姆奄奄一息。
在汤姆受刑两天后,谢尔比先生的儿子乔治少爷驾着一辆轻便马车急匆匆地赶到了路格里种植园。他这次是专程来赎买汤姆叔叔回家的。
可是一切都晚了,汤姆再也活不了了。见到了乔治少爷最后一面,他的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乔治把汤姆葬在一个多沙的小丘上,他跪在汤姆的坟头说:“我向你发誓,从现在起,我愿尽我的所有力量,把奴隶制度从我们的国土上消灭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