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北宋初期的诗、文创作,仍然沿袭晚唐五代以来的柔靡浮艳的文风。当时,在诗歌领域,诗人们以各不相同的创作实践纷纷进行转变唐末五代不良文风的尝试。有的诗人,如王禹偁主张学习中唐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写有充实内容和社会意义的作品;有的诗人,如林逋继承晚唐贾岛、姚合的诗风,致力表现隐逸之情;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一些文人则主张学习晚唐李商隐的诗歌,专在锤字炼句、用事用典上下功夫,并追求词藻以表现才学工力,从而形成了西昆派。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字大年,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淳化年间进士。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他把以他为首的十七个御用文人写的点缀升平的诗歌编成一部总集,名《西昆酬唱集》。收在这部总集中的杨亿、刘筠、钱惟寅、李宗谔等人的唱和诗,以五七言律诗为主。这些诗或吟咏前代帝王和宫廷故事,或专写男欢女爱的享乐生活,多注意表现身边琐事和个人日常生活的感受。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杨亿、刘筠等文人及其艺术上的追随者,被称为西昆派。
西昆派在当时的影响远超过王禹偁等诗人。他们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歌的唯美主义倾向,其作品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多是吟风月、弄花草之类。虽不能把西昆派与晚唐五代柔靡诗风等量齐观,其进步意义终究是不大的。西昆派在宋初文坛风靡数十年之后而消声匿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