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原本指的是职业
对于“三教九流”这个词,一般我们会想到的是指过去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多含有贬义。但是,“三教九流”的说法到底是如何出现的?指的是哪些人呢?
实际上,“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排列顺序的先后,始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北史·周高祖纪》:“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最初的“九流”,指的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来,“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可见,“三教”和“九流”的名称,开始不是贬义,这个名称仅仅是对不同人群的概括称呼而已。自唐人撰《春秋谷梁序》中,把“九流”和“异端”并列在一起,加之佛教、道教里面出现了很多迷信的成分,后人便用“三教九流”来泛指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物,从此含有贬义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