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氏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黄同甫 【本书体例】

吴炽昌

吴炽昌(约1780——?)。字芗厈,浙江海宁人。其才敏妙,学究天人。然科举不得意,后因贫改途为幕僚。著有笔记小说《客窗闲话》八卷,成书于道光四年(1824)。其书“才思隽发,议论渊深”,为时人所称道。又有《续客窗闲话》八卷,成书于道光三十年(1850)。

万历间倭(w6窝)寇之乱,缘日本国王正妃卒,王思中华女子艳丽,遣将入寇。沿海掳掠,至盐官州,猝不及备,官吏弃城逃窜。

有查氏女者,年已及瓜,慧中秀外,久失恃。闻寇至,诸父兄同众奔避。曰:“女儿足弱,不能追随。途中虑有牵顾,俱罹(lǐ离)于祸。莫若女自为计,决不贻羞,恐亦不致遽死也。”寇急,父兄迫之,坚持不行,父兄泣舍而去。

女平日阅《本草》,见有药名闹杨花者,服之即死,周时可醒。预已市得,遂密缝上下衣,研药为末以俟。

闻寇入城,遽吞之毙。倭入室,见女颜色如生,抚之温软,冀可救活;且容貌倾城,不忍舍去,负之入舟。逾时而苏,见身卧海舶,诸女环泣。细询之,知同被难者。女慰之曰:“毋徒怖恐,能从吾谋,似可脱难。”诸女密商之,女授以计。缘倭将为王觅妃,故无敢犯诸女。

及舟抵日本,倭将见美女无恙,欢欣鼓舞,以献国王。王见查氏女,遂其欲。命通事告以册立正妃之意。女曰:“我中华人,愿以中华女子为伍。王若能尽出本国宫女,而以同来诸女为宫人,则唯王所命。”王以其娇弱女子,何能为,喜允之。命扶入宫,开合欢宴。

女同诸女酌酒劝王,密以前药入酒。王遽吞之,不觉眩晕。意谓醉矣,拥女人大内,欲褫(chǐ尺)其衣,正支吾间,王瞠目流涎而倒,不知人事。女搜得兵符,唤诸女同出外廷,传通事喻倭将曰:“王问悉我家有径寸珠,能定飓风,命我去取,作镇国之宝。尔诸将速备巨舟偕往。”倭将验兵符,信之。遣一旅同诸女扬帆西归。

次日,王不视朝,王弟潜入大内探之,见王僵卧于寝,弑之自立。世子怒,各兴其党,互相攻击,其国大乱,故无追者。

女至盐官城下,已有警备。命通事唤城上长官,女告以故。官狐疑未决,女即回,先以酒肉犒倭将等曰:“尔等其各饱餐以待。”众皆乐,醉饱而倒,报官骈戮之,以众女归。官不费一矢而得倭将首级,遂报大捷。旌查女之门,而各官晋秩有差。

(选自《客窗闲话》卷一)

万历年间倭寇的骚扰,是因为日本国王的正妃死了,国王想中国女子十分美丽,便派遣将官侵犯中国。在沿海一带劫掠,打到盐官州的时候,因来势突然来不及防备,官吏放弃城池就逃窜了。

有一个姓查的女子,年龄已经十六岁了,非常聪明漂亮,很早就死了母亲。听说倭寇打过来了,她的父亲、叔伯和弟兄们都要同众人一起逃跑避难。她说:“女儿的两脚软弱无力,不能跟你们一块去逃难。到路上担忧需用照顾增加累赘,害得大家都遭遇祸殃。不如让女儿自己想办法,决不会留下耻辱,恐怕也不会招致骤然的死亡。”倭寇来犯情况已经很紧急,父兄强迫她快走,女子坚持不逃避,父兄哭着丢下她走了。

查氏女平日看《本草》,见有一种药名叫闹杨花的,人吃了马上就会死去,过一个时辰又可以苏醒过来。这药预先已经买好了,于是就把上、下衣密密缝牢,把药研成粉末而等待倭寇的到来。

听说倭寇已经进城,急忙把药吞下去,死了。倭寇走进室内,见女子的脸色象活着的时候一样,用手在身上抚摸一下又温又软,希图可以救活;况且容貌非常美丽,不忍心舍弃,就把她背到了船上。过了一个时辰就苏醒过来,见自己躺在一只航海的大船上,几个女子围在她身边抽泣。仔细一询问,才知道是和自己一同遭难的。查氏女安慰她们说:“不要白白地害怕惊恐,能听从我的计谋,也许可以摆脱灾难。”众位女子在一起秘密商量,查氏女把计策教给了她们。因为倭寇的将领是替国王寻找正妃,所以没有敢于触犯众位女子的。

到船抵达日本的时候,倭将看见美女没有生病,个个欢欣鼓舞,把美女进献给国王。国王见了查氏女,符合他的欲望,命令翻译把册封查氏女为正妃的旨意晓谕她。查氏女说:“我是中国人,愿意与中国女子为伙伴。国王如果能把本国宫女都从宫中放出去,而用同我一块来的众位女子作为宫女,那么就按国王所命令的办。”国王认为她们都是娇弱女子,有什么能耐?就高兴地答应了。传命将查氏女扶入宫内,摆开合欢宴席。

查氏女和众位女子斟酒劝国王饮,秘密地把闹杨花药末放进酒内。国王匆忙地吞饮下去,不觉头晕眼花。料想是因为喝醉了酒,便抱持查氏女走进皇宫,想要剥去她的衣服,正抵拒的时候,国王瞪着眼睛流着口水倒在那里,不知人事。查氏女搜寻到兵符,呼唤众位女子跟自己一同来到外殿,传唤翻译晓谕倭将说:“国王询问我以后,知道我家有直径一寸的大珠子,能停息飓风,命令我去取回来,作为镇国的宝物。你们几位将军火速预备大船一同去。”倭将验证兵符,相信这是真的。派遣一支兵士和众位女子扬起风帆,向西归去。

第二天,国王没有临朝听政,国王的弟弟偷偷溜进皇宫探察,看见国王在寝宫里偃卧不起,便杀死国王,自立为王。太子愤怒,各自发动自己的党羽,互相攻打,日本国大乱,所以没有人追击她们。

查氏女来到盐官城下,城中已有警戒防备。命令翻译呼唤城上的长官,查氏女把缘故告诉了他,长官满腹怀疑不能决定。查氏女马上回船,先用酒肉犒劳倭将等人说:“你们各自吃饱了等待着。”倭将等人都很高兴,酒醉饭饱都倒在船上,报告官府后把他们一并杀掉,与众女子一块归来。官府不耗损一支箭而得到倭将的首级,于是报告打了胜仗。朝廷官府赐给匾额,张挂在查氏的门上,而各官员的品级也得到高低不同的晋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猖獗,致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居民多次蒙受其劫难。而《查氏女》则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它以简洁的文笔,生动的语言,叙述查氏女带领“诸女”与倭寇作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慧中秀外、机智、勇敢而又沉着的女英雄形象,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开头即点出此次“倭寇之乱”,是因为日本国王的正妃死了,“王思中华女子艳丽,遣将入寇。”实在是以掠夺年轻貌美的女子为目的。这就使得象查氏女这样“年已及瓜,慧中秀外”的女子首当其冲,处境危险。

然而面对倭寇的掠抢,查氏女却异乎寻常地沉着镇静,从容不迫。为了突出地表现这一点,作者信手拈来两件实例作为铺垫:一是倭寇“沿海掳掠”,至盐官州,“官吏弃城逃窜”;二是“闻寇至”,查氏女“诸父兄同众奔避”。在官府和男子争相逃跑之际,查氏女却不愿牵累亲人,而决心“自为计”。而且满怀信心,“决不贻羞,恐亦不致遽死”。虽“寇急,父兄迫之”,而仍然“坚持不行”。

读到这里,对于查氏女临危不惧的胆量和精神,读者大约会油然而产生敬意的吧?然而大家心里更急于知道的,或者说心里更担心的是:查氏女究竟有什么法术可以对付倭寇呢?

原来,她是一位有心人,平日“阅《本草》”,知道闹杨花此药的药性,“服之即死,周时可醒。”便预先买来此药,“密缝上下衣,研药为末以俟”。读到这里,方才省悟:怪道她从容不迫呢,原来已成竹在胸,事先做好了准备!

然而即使如此,好心的读者恐怕仍不免忧心忡忡:服用闹杨花假死,真的能骗过倭寇吗?

果然,听说倭寇入城,查氏女虽“遽吞之毙”,却仍然没有逃脱被掳掠的命运。因为她“颜色如生,抚之温软,冀可救活;且容貌倾城”,结果被“负之入舟”。虽然“逾时而苏”,但已“身卧海舶”。难怪“诸女环泣”,似乎已陷入绝境,没法可想了!

但是机智、沉着的查氏女,却没有因此气馁,她劝慰同伴,授以密计,决心和倭寇斗争到底。

正是在查氏女的带领下,她们借“开合欢宴”之机,“酌酒劝王”,并“密以前药入酒”,而当国王“瞠目流涎而倒,不知人事”之时,查氏女却临变不惊,搜得兵符,矫传王命,归取径寸珠,“作镇国之宝”。倭将信之,“遣一旅同诸女扬帆西归。

正是在查氏女的带领下,返回盐官城后,“先以酒肉犒倭将等”,待他们“醉饱而倒,报官骈戮之”。从而取得了这次对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值得指出的是,当“女至盐官城下”,城上虽已有了“警备”,但当查氏女将情报通报给城上长官以后,“官”却“狐疑未决”;而当“官不费一矢而得倭将首级”后,“遂报大捷”,“而各官晋秩有差。”读罢,可发一笑!然而作者正是以“官”的无能,衬托出查氏女之难能可贵!

最后一点是,当文章叙至“诸女扬帆西归”时,作者于百忙之中补叙一笔:王弟杀王自立,“其国大乱,故无追者。”作者叙事周密,滴水不漏,于此可见一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