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茶陵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茶陵派

明代前期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 年间,李东阳以台阁大臣的地位主持诗坛,他的地位高,声望大,一时诗人奉以为宗,以他为首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因为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故把此诗歌流派称为茶陵派。参加这个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彭民望、谢铎、张泰等。

这个时期,文坛上以大官僚杨士奇、杨荣、杨溥所倡导的台阁体诗文,风靡一时,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些御用文人所作务求雍容典雅,词气安闲,不但内容贫乏,技巧也无可取之处,结果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愈久愈弊。李东阳曾想以雄浑之体来改变当时萎靡不振的文风,但亦终未能摆脱台阁习气。

李东阳有《怀麓堂诗话》一卷,阐发其诗记。李论诗重在法度音律,其主要精神,大抵祖述严羽。认为诗歌与文章的不同,只是在于“文者言之成章,而诗又其成声者也。章之为用,贵乎记述铺叙,发挥而藻饰,操纵开阖,惟所欲为,而必有一定之准。若歌吟咏叹,流通动荡之用,则存于声,而高下长短之节,亦截乎不可乱。虽律之与度,未始不通,而其规则,则判而不合。” (《春雨堂稿序》)他把音律看作是文学(主要是诗歌)艺术的唯一特征, “论诗专取声”,只是从形式表面论诗,毕竟是肤浅的。但他在谈论音调的清浊、高下以及用字的虚实、结构方面,也是有一些独到体会的。

李东阳论诗宗唐法杜,但主要着眼于音调、句法方面。他认为唐诗之优于宋元,主要在于音调句法上;杜甫的过人处也是在其音调顿挫起伏,音响与格律相称。这样的诗论自然就要引人走上摹拟唐人格调、句法的道路,所以其诗论为后来的拟古主义又提供了基础。故茶陵派是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过程的中介,具有过渡性质的特点。

另外,李东阳也从言辞、 格调、声律的角度,提出了“物之理无穷,而诗之为道亦无穷”的变通的文学发展观,反对摹拟的诗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