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元好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元好问

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后改姓元,远祖唐代著名诗人元结,世居汝州鲁山(今属河南)。金宣宗兴定年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晚年隐居秀容,建“野史亭”,潜心著述。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诗人、文学批评家,颇负重望。著有《遗山集》,并编纂有金诗总集《中州集》。

他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论诗》系统地阐述了对诗歌创作的认识,并就汉魏至北宋许多诗作进行了评价。他主张诗歌应当 “真”、“神”,所谓“真”即有真挚的感情;所谓“神”,即自然天成的神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诗歌的教化作用。而“真”、 “神”又来源于直接的生活经验, 并要以“诚”为本。 《论诗》说: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杨叔能小亨集序》还说:“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小夫贱妇孤臣孽子之感讽皆可以厚人伦、美教化,无它道也。”

他继承了儒家的美学思想,把艺术美与真、诚联系起来。他评诗的优劣也往往以此为美学标准。他赞赏建安诗人,给予杜甫、元结等人以很高的评价,原因在认为他们继承了风雅的传统。 《论诗》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杜诗学引》说: “窃尝谓子美之妙,释氏所谓学至于无学者耳。”他强调诗歌的中和之美,认为“唐人之诗,其知本乎,何温柔敦厚、蔼然仁义之言之多也!”并说:“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他提倡艺术创新,反对因袭前人。 《论诗》说: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崇尚雄浑、高古、自然、淳雅的艺术风格,反对六朝以降艳丽纤弱的诗风,反对唐代卢同、盂郊的险怪雕琢之作,更反对宋西昆体和江西诗派。 《论诗》说: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对苏轼既充分肯定,也流露出不满,认为他新变过多而有失古雅,这反映了元好问在诗评上的保守倾向。特别是他自叙学诗时提出的“无怨怼,无谑浪”等十数条警诫,更明显地表现了儒家美学思想的保守倾向,这种倾向是他执着于中和之美的必然结果。因而他对后世的影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参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