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学衡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学衡派

以南京东南大学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组成的作家群体。他们都是欧美留学生,以1922年1月在南京创刊《学衡》杂志而得名。

学衡派以“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相标谤,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反对一切新学说,反对介绍西洋进步文艺思潮,诋毁辱骂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实际上,他们是一群身着西装革履的封建遗少,因此,除了具有封建文人本色外,还有欧化洋奴的特点。胡先骕先后发表了《中国文学改良论》(上), 《评尝试集》、 《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梅光迪发表了《评提倡新文化者》, 《评今人提倡学术的方法》;吴宓发表了《论新文化运动》等文章,他们的论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反对文学革命论。他们认为白话文的提倡,只是文学中一种应时而生的循环现象,是“文学体裁之增加,实非完全变迁,尤非革命也”。 “西国名家”大多“斥文学进化论为流俗之错误,而吾国人乃迷信之”。其次,鼓吹文言胜于白话,白话不能替代古文。他们认为,文言“除少数艰涩之句外,莫不言从字顺”。 “用白话以叙说意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 “家必不能尽用白话”, “无论何人,必不能以俗语填词”。再次,言文不能合一。他们认为: “言文合一,谬说也。欧西文言,何尝合一,其它无论矣”, “语言若与文字合而为一,则语言变而文字亦随之而变,向使以白话为文,随时变迁,宋元之文,已不可读,况乎秦汉魏晋乎?此正中国言文分离之优点,乃论者以之为劣,岂不谬哉!”最后,认为文章成于模仿。后代文学都是从中国古典文学模仿而来的。 “古今之大作者,其幼时率皆力效前人,节节规抚,初仅形似,继则神似,其后逐渐变化……未有不由模仿而出者也。”如果破除旧时模仿之习,那将废弃一切规律而无所借鉴。上述几个方面, 集中到一点,就是企图使封建的旧文学得以永存。

学衡派不仅反对新文学革命运动,而且攻击马克思主义,梅光迪在《评提倡新文化者》一文中攻击说: “马克思之社会主义,久已为经济学家所批驳,而彼等犹尊若圣经。其言政治,则推俄国; 言文学,则袭晚近之堕落派。”他们打着“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的旗号, 反对所谓“专取一家之邪说”。这反映了学衡派的反动本质。

以上不难看出,学衡派是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一支逆流,与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想势力是同流合污的。由于他们以学者名流自居,以学贯中西相标谤,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他们在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抨击下,宣告失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