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官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刘焕阳 【本书体例】

沈口

沈口,佚名,生卒年不详,是南宋孝宗、光宗时的太学生。著有《鬼董》一书,原书在宋末散失,后经元朝戏曲家关汉卿收集整理,方流传于世。取名《鬼董》,意为鬼中的史家董狐,尽管书中亦有说鬼述怪的篇什,但仍以记人事为主,并寓有劝惩之旨。

中瓦术者杨二官人,游群珰门,依之为课息,故以赀称。一日,有紫袍者,以千钱求筮,曰:“吾妹隶慈福宫,所储不下万缗(mín民),欲祈某珰取之,筮吉凶云何?”杨曰:“卦得同人之九三,其象健以明,有人同焉,然伏戎于莽。财虽有之,而必以诈,乃可得也。”

自是屡不一占,占必千钱。间与杨共饮,嬉游相乐。又数日,言:“吾妹已出宫,囊中所携金珠过万。君语无毫发差,可谓通神!”遗(wèi谓)以钱币三千,曰:“是犹未足为君谢也。”居一二日,复邀出饮,语之曰:“吾妹欲求偶,彼囊中虽富,而年过四十,虑娶者难之。妹欲自见君,以媒为托。”杨忻然许之,明日晡后,两傔(qiàn欠)以金盒至,其中皆名鲭、异馔、佳果,及髹(xiū休)器金卮(zhí支),信如禁中物。妇人乘肩舆,金翠耀目,紫袍踵其后。杨呼妻女延之,尽出其家白金觞斝(jiǎ甲)相酬酢。夜渐向阑,启黄封酒,妇自歌以饮杨,及其家下至女奴,皆遍酌之。酒下咽,杨见其妻昏然而蹶。须臾,举室阑干僵仆,方趋掖之,而己亦然。紫袍先命其妹升车,取布囊尽掩席间所有,及其妻女首饰,计所直已千余缗,笑谓杨曰:“以诈得财,信而有证,然以相予之厚,楼上箱芨,皆不发取,君自善视之。”方是时,杨心目了然,独口不能言,身不能运耳。

明日,药气既消,皆无恙。杨平时以智巧自负,虑贻笑群貂,不敢声于贼曹。密与求盗辈跡其人,不复再见。

(选自《鬼董》)

汴京的市场上有一位卜卦算命的人叫杨二官人,结交宫中太监,依靠他们的势力放债收利息,因此以富有为人所称。一天,有一位穿紫袍的人用一千钱请求占一卦,他说:“我有一位妹妹在慈福宫内,所积攒下的钱不少于一万缗,想求一位太监取出来,请你给算一卦吉凶如何?”杨二官人说:“得到的卦是同人之九三。这个卦象刚健明确,有人一同参加,然而须见机而动。虽然有财,但必须用欺骗的手段才能得到。”

从此之后穿紫袍的人不止一次来卜卦,每次占卜一定给一千钱。有时与杨二官人一起喝酒,相互嬉游取乐。又过了几天,对杨二官人说:“我妹妹已经出宫了,布袋中所携带的金银珠宝价值超过了一万缗。你说的一点不错,真可以说是神了!”就赠送给杨二官人三千钱,说:“这些钱感谢你是不够的。”过了一两天,又来邀请杨二官人出去喝酒,告诉他说:“我妹妹想找一个配偶,她袋里的钱尽管很多,但已年过四十,想来愿意娶她的人是很难找的。我妹妹想亲自来拜见你,把作媒这事托付给你。”杨二官人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黄昏时,两个仆人抬着饰金的食盒来了,里边盛的都是美味佳肴和珍贵的水果,以及名贵的漆器和金制的酒杯,确实是宫中的用品。妇人乘着轿子,饰金缀玉,光彩耀眼,穿紫袍的人跟在身后。杨二官人呼唤他的妻子女儿引客人入席,把所有的银制酒器都拿了出来,主客相互敬酒。夜逐渐深了,便打开了宫酿的美酒,妇人唱歌请杨二官人喝酒,又给他的家人下至女奴,全都斟上了酒。酒喝下去以后,杨二官人看到他的妻子昏然跌倒。一会儿,全家人都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他正要向前扶持,自己也同样昏倒。穿紫袍的人先让他妹妹上了车,取出布袋把席间所有的东西以及杨二官人妻女的首饰全都席卷一空,这些东西的价钱能值一千多缗,他笑着对杨二官人说:“用欺骗的手段得财,这话真是既诚实不欺又有证据!然而凭我们俩的交谊之深,楼上箱子里的东西,我就不打开拿走了,请你自己好好照看。”这时,杨二官人心知眼明,只是口不能说,身不能动而已。

第二天,药劲已经消失,全家人都没有毛病。杨二官人平时以智巧自负,担心被那些太监们笑话,就不敢向负责缉盗的官员声张。下与缉盗的差役追踪那人,再也没有见到。

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作品中的杨二官人是一位“以智巧自负”的算命先生,他勾结太监,倚仗太监的势力靠放债收利息成了暴发户。这位利欲熏心的算命先生能给别人占卜未来,却忘了给自己占一卦,最后被一位穿紫袍的骗子骗得好苦,把他家的白金觞斝和妻女首饰席卷一空。杨二官人的被骗不仅不使人同情,反而为之拍手称快,真是恶人自有恶人治!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采用连环式的叙述方式,环环相扣,每一环都是紫袍者为杨二官人设置的圈套,从而把一个行骗的小故事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作品的开始是平平落笔,交待了杨二官人的姓名、职业与为人,但却平中见奇,为以下写他的被骗做好了铺势,让人觉得他无论怎样被骗都是应该的。紫袍者抓住了杨二官人见钱眼开的特点,以利相诱,以计行骗。他怀着行骗的预谋求筮,出手大方,“以千钱求筮”,声称自己的妹妹在慈福宫内,所积钱财不下万缗,这就使杨二官人觉得有利可图,不知不觉地落入圈套。那么杨二官人的占卜是否应验?这就为小说留下了悬念,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个环节。几天以后,紫袍者前来相告他妹妹已“携金珠过万”出宫,吹捧杨二官人的占卜是如何“通神”,并以三千钱酬谢,使杨二官人在沾沾自喜中越陷越深。“以媒相托”是紫袍者行骗圈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杨二官人以为这下可是大有油水可捞,便“忻然许之”,于浑然不觉中套在他脖子上的圈套越来越紧。第二天妇人乘轿而来,金翠耀目,在财色面前,杨二官人简直是迷了心窍,被一碗掺了蒙汗药的酒放倒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金觞斝与妻女首饰被席卷一空,真是哑巴吃黄连。通过这种连环的叙述方式,充分表现了骗子的狡诈与杨二官人的钱迷心窍。

前后呼应手法的运用,使小说产生了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作品开始写紫袍者前来求筮,杨二官人告诉他“财虽有之,而必以诈,乃可得也。”真是绝妙的计策。紫袍者依计而行,但他欺诈的不是别人,却正是这位“平时以智巧自负”的杨二官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杨二官人被紫袍者的连环计所困,全家被黄封酒迷倒,“阑干僵仆”。紫袍者在洗劫了价值千余缗的财物之后,笑着对躺在地上心目了然的杨二官人说:“以诈得财,信而有证!然以相予之厚,楼上箱芨,皆不发取,君自善视之。”真是绝妙的讽刺!

小说在人物心理的描写上也非常真实生动。如在作品的结尾处,写杨二官人在第二天酒劲消后,怕这事传扬出去被那些太监笑话,不敢向缉盗官员报告,但他于心不甘,就悄悄请求几个差役帮助寻找,把破财之后哑巴吃黄连的心理表现得既生动又真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