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887—1969

【介绍】:

中国柏格森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嘉森,号立斋,江苏宝山人。1902年参加宝山县试,考取秀才。1906年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同时进修法语。1910年夏毕业回国,参加清政府鉴定留学生的考试,被授翰林院庶吉士。1913年又去德国柏林大学,选学国际法、政治学、经济学。1915年底回国,担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1916年又先后出任段祺瑞所设的“国际政务评议会”的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的秘书,不久又去北京大学任教授。蒋介石叛变后,他又与青年党头目李璜合办《新路》杂志,撰写反苏反共的文章。1932年与张东荪等秘密召开“国家社会党”筹建会,同时创办《再生》杂志,宣传“国家社会主义”,反对阶级观念和暴力革命。1933年召开“国社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张被选为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先后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庐山谈话会,国防参议会,并被聘为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1938年他经蒋介石授意,发表《致毛泽东先生的公开信》,要求取消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极力为日寇与蒋介石张目。1947年张又伙同青年党头子曾琦、与蒋介石签订所谓三党施政方针十二条。1949年11月,他以讲学名义,由澳门去往印度、印尼、澳大利亚等国。1951年到美国,极力宣扬宋明理学,自称是“二十世纪之新儒家”。1969年病死于美国旧金山。

在哲学上,张君劢极力鼓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宣扬自由意志论,否认事物具有客观因果规律性。他说:“人生之总动力,为生之冲动,就心理言之,则为顷刻万变之自觉性,就时间言之,则为不断之绵延。’(《人生观之论战》序)把“生之冲动”说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动力,而这种发展又是“无可量度,无因果可求”的。从这里出发,就必然导致张君劢推崇偶然性,否认一切因果规律的错误。他荒谬的提出:“人生者,变也,活动也,自由也,创造也。惟如是,忽君主,忽民主,试问论理学上之三公例(曰同一,曰矛盾,曰排中)何者能证其合不合乎?”(《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看成是没有因果联系,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完全否认了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张君劢在鼓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孔孟思想和宋明理学,提倡主观的内心修养,把理学看成是“发聋振瞆之药”,说什么“所谓明明德,吾日三省,克己复礼之修省功夫,皆有至理存乎其中,不得以空谈目之”。“若夫心为实在之说,则赖宋明理学家而其说大昌,真可谓其功不在禹下者焉”。因此,他主张:“治乱之真理,应将管子之言而颠倒之,曰:‘知礼义而后衣食足,知荣辱而后仓廪实’。”这就完全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歧途,变成了一个封建主义陆王心学鼓吹者。

张君劢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生观之论战》序、《人生观》、《唯物辩证法论战》序、《思想与社会》序、《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