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的一个派别,因一七九八年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典》杂志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施莱格尔兄弟和诺瓦利斯(1772-1801)、蒂克(1773-1853)等。耶拿派宣传“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声称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是“无限的自由的”,在“复兴德国民族精神”的旗号下,提倡从中世纪的宗教文艺中获取艺术的“新生”。该派理论上的代言人是弗·施莱格尔。他认为历史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过去的自我意识,而文学则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体现。他由此而推崇文学的主观性,反对文学与现实发生任何联系。在一八〇八年皈依天主教后,他向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十分反感,主张诗人应该摆脱法则的束缚,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他的这些观点,对当时的浪漫主义运动具有相当的影响。诺瓦利斯是耶拿派文艺主张的主要实践者。他的诗集《夜的颂歌》(1800)写于恋人去逝后,表现了对死者的悼念和对“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的追求,诗中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和阴暗的病态心理。他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主要描写十二世纪诗人奥弗特丁根的经历。主人公终生追求的那朵神秘的“兰花”,象征着浪漫主义诗歌的价值和神髓。作品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和成就。但作者是把自然仅作为“心灵的另一存在”而加以描写和渲染的,小说中弥漫着虚幻、神秘的气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