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语义学派
英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诗人、语言学家理查兹首创的文学批评方法,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理论流派。追随这一流派的,还有燕卜荪、利维斯、提洛特森等人。在批评实践中,语义学派注重对于语言符号及其所指的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如对“外延”、 “定义”等概念的研究。理查兹的《柯勒律治论想象》、 《修辞哲学》,燕卜荪的《七种歧义类型》等,就是语义学派的代表作。
理查兹在1924年出版了《文学批评原理》一书。在该书中,理查兹全部否定了此前的文学批评理论。他认为,这些文学批评无非是“几点猜想、提供训诫、许多敏锐却又孤立的观察、若干出色的臆测、过分讲究修辞以及谈诗而局限于实用、无了无休的诅咒、充满着武断、储藏着不少偏见、奇想和编造、全部是神秘主义、一点儿坦率的沉思、形形色色的不由正道的灵感、在‘须知’和‘概述’中放进了不少想象,等等。”
理查兹的反传统的“语义学派”的批评理论,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义学派认为文学的价值以心理学功利主义为基础。他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基本上都不是一个精神生灵,人是一个利益系统。因此,说什么东西好,无非就是因为它能引起冲动,并且满足冲动的欲望。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其价值就在于使人的心灵能够在整体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在我们心中产生一种任何其他经验都难以产生的平衡状态。其次,诗歌想象具有有机综合能力,即可以把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使之发生关联。在理查兹看来, “诗歌是虚假陈述”,是想象的产物,诗歌的创作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对所有与被表达的情景相关的冲动具有异常的敏感或“警觉”;第二,把这些冲动组织成有条不紊的、和谐的整体。再次,语义学派认为,诗歌是一种特殊的、与科学对立的语言形式。按语义学派的理论主张,语言有两个根本不同的功能,即描述客观世界的象征指代功能和情感功能,后者的最好例子是诗歌。也就是说,诗歌完全是为了唤起感情和影响态度。实际上,整个文学的价值完全在于运用语言的情感功能。最后,语义学派认为文学批评须以语义学为依据,因此他们非常重视语言符号及其所指的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虽说有着本质的分离,但“词语在某种意义上是事物的组成部分”。因此,语义学派坚持,词是用来“显示”事物的,词的意义最终取决于它们所显示的事物,即所指对象。他们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一样,都把语言看作是符号,但他们又批评索绪尔“完全忽视了符号所代表的事物”。语义学派另一代表人物燕卜荪更为注重对语言的分析,在其所著《七种歧义类型》一书中,极力主张对诗歌“逐字逐句的分析”。理查兹在《文学批评原理》第三十二章中,对“想象”一词六种不同意义的辨析,也是从语义学原理出发的。
总之,文学批评中的语义学派,对于促进文学文本特别是对于文学文本的语义研究有一定的贡献,但对于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主义的流行,也有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