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洪一
天空的行云啊,永恒的流浪者!
你们,逐放的流囚,同我一样,
经过碧绿的草原,绵联的山脉,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方。
是谁在迫害你们:命运的判决?
隐秘的嫉妒?还是公然的毁谤?
苦恼你们的是你们自己的罪行,
还是朋友们的狠毒的恶意中伤?
不是,荒凉的田野使你们厌倦……
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和怅惘;
你们是永远冷漠、永远自由的,
你们没有祖国,也不会有逐放。
(余振译)
(俄国)莱蒙托夫
1837年2月8日,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一场蓄意谋杀的决斗中受伤,两日后逝世。另一位时年23岁的伟大诗人莱蒙托夫一夜之间接替下来,成为俄罗斯诗坛新的荣耀。他写下著名的《诗人之死》,揭露杀死普希金的是整个上流社会。诗作一问世便广为流传,很快就以手抄的形式传遍彼得堡。沙皇宫廷震怒之下逮捕了莱蒙托夫,并发配他到高加索地区打仗。一年多后诗人重返彼得堡,继续把犀利的笔锋对准黑暗的俄国,尤其是宫廷贵族。1840年2月莱蒙托夫因同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决斗又遭逮捕,再次被沙皇流放到高加索。莱蒙托夫悲愤交加,临行之前,向为他送行的亲朋好友朗颂了一首动人的诗篇——《云》。
天空飘荡的流云仿佛没有家园的流浪者,永远摆脱不了被放逐的命运。诗人由于流云与自己遭遇的类同而把云作为全诗的中心意象,在行云的飘荡足迹和对故土一步一返的眷恋之中,表现了诗人悲苍、凄凉的心境。而对如此命运,诗人似有所解,又有所不解,因而向白云发问:是“命运的判决”、“隐秘的嫉妒”、“公然的毁谤”,还是“自己的罪行”、他人的“恶意中伤”?在诗人的诸般发问中,我们看到的是上流社会对诗人的无端诽谤,沙皇宫廷对诗人的残酷迫害——它导致了诗人的背井离乡。如果说这首诗借助白云与诗人的“同”从而获得了一种美的意象,那么在白云与诗人的“异”中又使诗的主题得以升华和深化:白云终竟是冷漠、自由的,因为它没有祖国家园,因而也就无所谓放逐,无所谓痛苦!这里,诗人流放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于白云的强烈对比而得以充分抒发。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诗人1837年首次流放时写的一句诗:“我怕从被放逐的那天起,在祖国我完全为人们忘却!”(莱蒙托夫:《莱蒙托夫诗选》余振译,1951年9月时代出版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