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礼记·苛政猛于虎》原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散文·礼记·苛政猛于虎》原文鉴赏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①选自《礼记·檀弓下》。 ②夫子:老师,指孔子。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而立的意思。 ③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也称季路。 ④壹:实在,一定。重(chong音虫):有忧,忧伤重重。 ⑤而:就。 ⑥舅:丈夫的父亲。 ⑦去:离开。 ⑧小子:年青人,年长者对晚辈的称呼。识(zhi音志):同“志”,记着。 ⑨苛政:暴虐的政治。

【今译】 孔子路过泰山边上,看到有一妇人在墓傍痛哭。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倾听了一会儿,派子路去问她,说:“听您的哭声,好象有许多痛苦。”妇人回答说:“是的。以前我的公公死在虎口,我的丈夫也死在虎口。现在,我的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这里没有暴虐的统治呀。”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该记着:暴虐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厉害。”

【集评】 宋·谢枋得《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此等议论,箴规时政,皆痛切之言。柳子厚《捕蛇者说》盖本于此。”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文不满百字,而其中有山有墓,有哭者,有听者;有虎之猛,有苛政之更猛。无数景物,无数情态,洵简练之至。”

【总案】 这是一篇以取喻明理的手法写成的优秀散文。作者把生动的意象、模拟的描绘和精辟的说理相结合,既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迪,同时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让无形的物外之理寓于有形的形象之中,运用画龙点睛的笔法,在叙述中让读者领悟出精深的道理,是这篇短文的精妙所在。但作者“苛政猛于虎”的结论并非到篇末陡然出现,全篇中的隐笔处处皆是。全篇从开头的路遇到对话,都没有涉及政治.只介绍泰山、墓地、老虎以及猛虎吃人的悲剧。但最后,作者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文章深刻的主题,苛政对人民的残害昭然若揭。

文章抨击苛政的主题,以“孔子过泰山侧”的简短故事表现出来,这得力于作者采用生动的类比手法。以虎患与苛政相类比,巧妙地取物喻理,新人耳目,出奇制胜。虎伤祖孙三代已够十分凶残,但暴虐的政治其甚于虎。举事以类义,即物以明理,作者以老虎伤人的具体实象的描写,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深刻道理。因而,使这一则仅八十余字的泰山之侧的路遇故事,言简意赅,含义深沉,成为历代说理文体的典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