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日本“作为人”派*作家。1953年毕业于大阪市立大学法律系。在大学读书期间,为了生计,从事过多种工作。大学毕业后,曾一度于一家洋酒公司宣传科任职,负责发行广告杂志。开高健的文学活动始于大学时代。1957年在《新日本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恐慌》,使他名声雀起。1958年,他的《裸体的皇帝》又获芥川奖,从而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还有《巨人与玩具》(1957)、《日本低级歌剧》(1959),后来他还创作了《放光的暗夜》(1968)、《夏日的暗夜》(1971)、《耳朵的故事》(1986)等不少较有影响的作品。开高健曾表示,他的创作要走一条和“一般的日本小说家相反的路”,“躲进自己的内心,步步深掘下去的那种文学已经结束,只有不断朝相反的外向性文学才有生存的出路。”他的创作中有一条明显的“朝外”探索的轨迹,那就是从各个方向超越传统的个我文学。一是主题的哲理性追求;二是取材范围的扩大;三是表现手法的大胆拓新。《恐慌》以某地发生严重鼠害为题材,具有多层的主题寓意:揭露官僚主义、阐发个人与组织的矛盾、人的多重异化。这部成名作包含了开高健文学的各种因素的萌芽。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主题再现于《流亡记》(1959)中,异化主题体现在《巨人与玩具》中,人的社会化和对人性的扭曲再次出现在《裸体的皇帝》中。他追求非单一的、多层次的主题开掘,体现在他善于借异国题材、题目,写本国现实之意上。《恐慌》对加缪*的《鼠疫》*的借鉴,《日本低级歌剧》(1959)对布莱希特的《低级歌剧》的借鉴,都是这方面的例证。这种承接前人却又富于个人独特见解的创作手法和特征,一直到1968年的《光辉的黑暗》中仍有体现。60年代以后,他的“外向开掘”以向纪实性大学靠拢的形式出现。他多次到日本各地采访,甚至作为特派记者前往越南采访。《日本人的游玩场所》(1963)、《东京即景》(1964)是描写日本时代风情的纪实性篇什,《民越少年拂晓死去》是对越战的报道。在使用纪实性文体写作的同时,他为在新的条件下丰富作为虚构的小说艺术的感染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何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走出一条通向未来的文学发展之路,是开高健不断试图用实践予以回答的问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