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择所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自择所安

【原典】

张文定公齐贤①,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②不问尔。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下厮役③往往皆待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奴乘间④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悯然⑤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⑥亦不知也。吾备位⑦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⑧,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⑨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注释】

①张文定公齐贤:张齐贤(942~1014),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卒,赠司徙,谥文定。《宋史》卷二百六十五有传。②熟视:注目细看。③厮役:古代干粗杂活的奴仆。待班行:指做官。④乘间:利用机会。⑤悯然:忧愁,烦闷。⑥虽尔:即使是你。⑦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⑧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⑨平昔:过去。

【译文】

张齐贤从右拾遗升为江南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张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张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不停地哭泣。张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这件事,又怕你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的时候,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一直没有告诉过别人,恐怕你自己也已经忘记了。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本在激励贤良先进,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因为我揭发你过去的这件丑事,想必你会觉得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延伸阅读】

时间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够让往事尘封,也能让旧事重现。张家的仆人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一次不干净的偷窃行为,竟然还会为人记起,而且点点滴滴,分毫不差,他的震骇可想而知。我们读后不免感慨,亏心的事情既然做了,就一定会有暴露的一天,只不过时间早晚罢了。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信然!然而我们在感慨仆人的因小失大之余,也不免惊诧于张齐贤的记忆力之好以及忍耐力之强。对一般人来说,三十年的时光,足以让很多事情变淡消亡。除非事情极为重要,本就不想忘记;或者是记忆力极好,想忘却忘不掉,否则我们就得要责以小人之心了。张齐贤想必是记忆力极好之人,正如吕蒙正所说的“若一知其姓名,终身便不能忘”。如果忘不掉,碍于某种原因,又不好揭发的话,必定会让自己痛苦不堪。所以有时候,有些事情真“不如不闻”,免得心存芥蒂,但是事情既然发生了,自己又正好参与了,也就无可奈何了。揭发人之过,是古代君子所不齿的。明人洪应明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所以历史上很多有涵养的人,都将平生所遇的一些憾事,埋藏心底,秘不示人。比较而言,张齐贤三十年的忍耐,似乎有功亏一篑的感觉。虽然我们也能为他找到很多不得不说的理由,比如人家追到门口了,兴师问罪,再无退路;或者是小人得寸进尺,贪婪无厌,忍无可忍等。然而张齐贤的揭破旧事,既让自己陷于不恕之地,也使得仆人的愧疚之伤复发,最后主仆分道扬镳,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是理想的结果。当然,对于常人而言,张齐贤能够做到三十年的隐忍,也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