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作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奥地利作家、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弗兰兹·卡夫卡*短篇小说的名篇,他的代表作。写于1912年。

小说描写了一个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一只巨大甲虫的不幸的故事。萨姆沙是一家的主要劳动力:他的父亲五年没有做事了,身体发胖;他的母亲患气喘病,常常躺在沙发上连气也透不过来;他最爱的小妹妹才十七岁。是他找到了工作,才为一家人找到一所较好的公寓,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能够生存下去。可是现在他变成了一只甲虫了,工作饭碗当然被敲掉了,从此他父亲给房客买点心,母亲洗衣服,妹妹当服务员来拼死地干活,维持生活。萨姆沙最后死了,全家从痛苦中重新振作起来,找了一所新公寓,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小说的主题具有一种积极的意义。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不幸。“人变甲虫”,可以置换为“身患重病”、“口染嗜好”、“工伤致残”、“遭人遗弃”、“身陷图圄”等。这些遭遇都会招来失业的后果,所引起的悲剧几乎是同等的。所以,“人变甲虫”仿佛怪诞,实是极而言之,表现了一个失业者的悲剧。小说深刻表现了主人公变成甲虫之后的灾难感、孤寂感和负罪感。萨姆沙变虫后首先想到的是失业和失业后家境的困窘;紧接着描写了父亲、母亲、妹妹、仆人对萨姆沙的厌恶,连同他最好的小妹妹也要赶他出去;小说写萨姆沙愧对亲人的自惭形秽之感,他为了让妹妹不讨厌自己,竟躲在床下不让妹妹看见自己的令人恶心的身形。《变形记》中主人公萨姆沙的灾难感、孤寂感、负罪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普遍的共同感觉的艺术体现。小说表现的“人的异化”的主题,在西方世界具有普遍意义。

描写对象的怪诞虚妄化是《变形记》的重要艺术特征。人一觉醒来竟然变成大甲虫,这在实际生活中是不会有的,这种描写显然是怪诞与虚妄的;然而,这种怪诞与虚妄正是十分有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不幸:人的异化现象、人的灾难感与孤寂感等等。描写对象的双重性格化也是这一短篇的重要艺术特色。萨姆沙变虫后既具有虫的习性(如吃腐败食物,能倒挂等),又具有人的心性。这种虫形而人心的艺术处理,不但能刺激感官,也能震颤人的心灵,收到和奥维德《变形记》中伊娥变牛故事一样的艺术效果。描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化也是《变形记》不容忽视的重要特征。《变形记》不是动物小说,也不是神话小说或童话。在神话小说或童话中,那些怪诞不经的人和事,总是发生在日常生活的彼岸,可卡夫卡笔下的怪事,在大街上,在居室中同我们相逢相遇。《变形记》中的怪事出现在生活中,而不是出现生活之外。这是卡夫卡把现实与怪诞作特殊处理的伟大的艺术尝试,和童话、神话中的拟人、拟物的艺术手法截然不同。

《变形记》继承了奥维德《变形记》、拉伯雷《巨人传》、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艺术传统,但又与奥维德、拉伯雷、斯威夫特的变形故事不同:它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极端变态的记录。卡夫卡《变形记》对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大影响,它在世界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谜一般的位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