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蔚秋《蓼云仙》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卢蔚秋

【作家简介】阮廷炤(1822—1888)出生在一个儒学家庭,从小就经受了艰辛生活的考验。他11岁时,因父亲被朝廷革职,被寄养在父亲朋友家中攻读。21岁(1843年)时,他考中秀才。1846年到顺化,准备参加1849年的会试,但当临近试期时,他得悉母亲病故的噩耗,立即放弃考试,回家居丧。由于长途奔波悲伤过度,患病并因眼疾而致双目失明。

他不幸致残后,亲自体验了人情世态的炎凉,原某富户曾允诺把女儿许配他,后见他双目失明又无功名就毁约了。这对他是莫大的打击,但他并不气馁,决心陶冶性情,竭力为别人做好事。他创办私塾,从事医学研究,并创作文。他的刚强毅力和高尚品德,受到人民的景仰。有位弟子因敬佩和同情他,与父母商量把妹妹嫁给他。婚后,妻子的贤慧和温顺,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欣慰。

在这阶段,他写了著名的作品《渔樵医术问答》、《蓼云仙》等。

1847年起,法国侵略越南。越南民族处于悲怆而又壮烈的历史新阶段。在这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顺化朝廷屈膝投降,而一部分将领与广大人民奋起抗战,出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一切激励了阮廷炤的爱国心。他常与抗法爱国将领们商议国家大事,并写出了许多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着对敌刻骨仇恨的诗歌和祭文:如《祭张公定》、《祭南圻六省人民》、《祭勤约义士》等等。其中《祭勤约义士》一文,赞颂了广大无名的义军战士,他们是“身上披粗簑衣,手里仅持尖竹竿”的农民群众,他们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该文成为19世纪下半叶越南知识分子抗法爱国文章的奠基石。他的抗法爱国诗文以生动、悲怆的笔法,抒发了爱国爱民之情,感染力极深。

阮廷炤的爱国气节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他的品行之中。他断然拒绝法殖民者对他的拉拢和收买。由于他的身体力行,在越南南方人民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阮廷炤于1888年因病与世长辞。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人们的斗志。

《蓼云仙》是在阮廷炤双目失明后至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前这段时期内成书的。起初用字喃印书,后来有了拉丁化越南文版本,同时还有法文译本。它是一部共有2082句的六八体诗。

【内容提要】一位文武双全的英俊青年蓼云仙,因要去应考先回家探亲。途中见强盗抢民女,他立即拔刀相助,救出了乔月娥。之后,他又结识了好汉汉明。

云仙回家后奉父母之命,到未婚的岳父武公家辞行。在武家,他结识了举人王子直,并结拜为弟兄,结伴同去应考。赴考途中,又认识学士郑歆和裴俭。

到京后,积极准备应试时,云仙得悉母亲病故,悲恸欲绝,毅然决定放弃考试,回家居丧。由于内心悲伤和路途劳累,他病倒了。书童尽心照料并四处求医仍无济于事,云仙的一对明亮眼睛被夺走了。主仆两人穷困潦倒时,遇上了落第回来的郑歆。郑乘人之危,把书童骗到荒山破庙中,捆绑起来想让夜虎吃掉他。后郑又设计把云仙推入江中。云仙为渔翁夫妇所救,并被送到武公家中。谁料武公父女是一对见利忘义的小人,见云仙如此境况便悔约,还把他置于荒山洞穴中而不顾。云仙又幸蒙樵夫搭救,并巧遇汉明。汉明因打抱不平,把某衙内的一条腿打断,正在深山荒庙里避难。他将云仙带去养息。

值时,王子直中举荣归。路经武公处打听云仙消息。武公佯言云仙遇难身亡,有意招他为婿,子直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乔月娥自得云仙救命后,内心感激不尽,并暗暗产生爱慕之情。当她闻云仙已死的消息悲痛万分,便画了云仙肖像日夜供奉,并立志终身不嫁。朝中太师得知月娥才貌出众,想选她做媳妇,被月娥拒绝,太师十分恼恨。日后逢乌哇国入侵,太师假传皇帝旨意,强送月娥前去和番,月娥在途中投江自尽。这时观音显灵,把月娥顺流送到裴家花园中,裴公救她为养女。不料,裴俭竟是裴家公子,他回家后有意想娶月娥,月娥逃出裴家,隐居深山一老妪家。

云仙幸得仙药,双目恢复光明,并又中了状元。奉旨出征乌哇,凯旋回朝时,在森林里迷了路,又巧遇月娥。云仙回朝后,把前事向皇帝奏明。皇帝将太师革职,封月娥为郡主。云仙月娥缔结良缘,他们报答了渔翁、樵夫等救命之恩,还找到了书童。

郑歆未被云仙治罪,却因沉船葬身。武泰鸾母女厚颜无耻求云仙重联旧姻,被云仙痛斥后,羞愧而归,在途中被猛虎所害。

【作品鉴赏】《蓼云仙》这部作品故事情节曲折,思想内容丰富,深得越南南方人民的喜爱,并蜚声于19世纪的越南文坛,它的地位和影响,可以和北方的《金云翘传》相媲美。

19世纪的越南社会,封建制度濒临崩溃,殖民主义势力侵入,文化道德颓败,社会风尚污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金钱的魔力支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写出了歌颂正义、歌颂真善美、保卫高尚道德,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衰败现象的作品,富有时代的色彩,理所当然为广大人民所赞赏。

《蓼云仙传》突出了仁义两字。无论从情节安排,还是在人物塑造方面都紧扣主题。诗人笔下的人物分成两类:善的和恶的。善的是正义化身,不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他们个个光明磊落,像浑金璞玉般可爱。如云仙遇见强人抢弱女便拔刀相助、汉明憨厚爽直见义勇为、书童对云仙的忠义等等的仗义行为都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他们所做的一切也不图别人的报答,正如云仙所说:“做好事岂能待报恩。”渔翁道:“仁义为心,岂能报偿。”这些正面人物之间的友情是这样,而且连描述的爱情也是建立在义字基础上产生的。月娥对云仙的爱是因云仙救了自己而萌发的;后来因月娥对云仙的忠贞不渝以及代他尽子女的孝心,使云仙要报答月娥的重恩,同时也有了深厚感情。至于反面人物,虽然作者对他们没有作形体的描绘,但描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使他们獐头鼠耳的外形和见利忘义的内心世界在读者面前暴露无遗。如武泰鸾是位商贾千金,未婚夫云仙因要赴京赶考到他家去告别。这时,她认为云仙将会有远大前程,于是轻佻地说道:“劝君切莫得鱼忘筌,见月忘灯见梨忘榴。”然而,在云仙双目失明后归来时,她却一反常态,翻脸不认人,说什么,“三寸似玉的金莲,岂能轻让污泥染”。后来云仙复明又衣锦荣归时,她又随其母厚颜无耻地找上门去要与云仙叙旧。这真是一幅绝妙的素描!作者把她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果再把她与月娥作对比的话,那更是善恶、丑美泾渭分明。

《蓼云仙》中所塑造的人物,并非是突出一两个主角,而是十分注意到人物群,正面、反面人物都有人物群,并且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的性格。如作品中描述朝中太师、宦官衙内等仗势欺人,强抢民女;学士郑歆、裴俭等小人鄙夷奸诈;巫师、算命先生、骗术郎中等拙劣骗技,正好与云仙、子直、月娥、汉明、书童、渔翁、樵夫等人的光明磊落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作者还注意描写群众的场面,常常以他们的态度表露作者扬善抑恶的意图。当月娥被抢时有群众在场:“乡亲缄默不敢言,弱女遭难实可怜。”他们虽然对月娥十分同情,但是爱莫能助。因此,当云仙救出月娥去追强盗时,他们对云仙的见义勇为十分钦佩,但又为他担心:“怕只怕画虎不成,孤单身落入巢穴。”这样的添笔,使人读起来感到更加生动,更加亲切。

作者不仅注意描写群众的心情而且还善于描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说明了阮廷炤对群众生活洞若观火,艺术地再现人民群众的生活。《蓼云仙》这部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并非是一般才子佳人书中的亭台楼阁、玉宇宫殿,也不是“唯独天上有而地下无”的梦幻仙境,而是那些人们所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大路、村庄、森林、船舶、酒店、集市等等,使人倍感亲切。《蓼云仙》中所用的语言是群众习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它与《征妇吟曲》、《宫怨吟曲》等其他名著不一样,很少有华丽典雅的词藻,一般都是大众化的日常生活用语。如描述裴俭的丑态,作者把他的面容比作一块死了的水牛肉。这种比喻很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恐怕最缺乏想像力的人也不难看出裴俭那副令人作呕的脸孔了。

《蓼云仙》这部作品的体裁,也和其它古典名著不同,虽然它也用六八诗体,但是属于说唱文学。这种说唱形式本身就决定了作品的大众化、通俗化。它的主要对象是听众,首先要求让人听懂,因此必须言简意赅。说唱形式往往使用“敬请诸君静静听……”这类话语作为开场白,然后用倒叙手法,使故事情节展开生动活泼,便于吸引听者……

总之,《蓼云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它在越南流传很广,尤其是在越南南方,几乎所有的农民皆能背诵和说唱《蓼云仙》,几乎每个幼童都曾聆听过妈妈或奶奶讲唱月娥和云仙的故事。它虽在法国入侵前成书的,但在法国入侵后,人们便把书中所歌颂的“大义”,赋予新的含义,即成为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大义,这样更为人们所酷爱,成了南方人民最喜欢的一部民间口传的文学作品,并逐渐传遍全国。在后来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人们仍十分喜爱它,常常讲述这个故事,许多文工团还多次把它搬上舞台,上演了《乔月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