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娜《恍惚的人》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袁海娜

【作家简介】有吉佐和子(1931— ),日本女作家。出生于和歌山市。父亲是银行高级职员。她幼时随父到印尼爪哇,10岁回国。1952年毕业于东京女子大学英文系。1956年在《文学界》上发表以艺术界新旧两代矛盾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地方歌谣》,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与曾野凌子等女作家一起创造了日本的“才女时代”。

1959年赴美国研究种族问题,次年绕道欧洲和近东回国。1961年以来曾多次访问中国,写了以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墨》(1961)和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报道》(1979)等。她在作品中敢于提出重大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非色》(1963)是一部富于思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战后一个嫁给一个美国黑人士兵移居纽约的日本姑娘的遭遇,表明“美国的种族歧视是阶级斗争。”《暖流》(1968)反映了日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热情。这两部作品很能代表她的创作倾向。

另外,有吉佐和子还创作有长篇小说《恍惚的人》(1972)、《综合污染》(1975)以及历史小说《出云的阿国》(1967—1969)等,在文坛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她还写过不少反映艺人生活的作品,如中篇小说《木偶净琉璃》(1958)和短篇小说《黑衣》(1961)等都非常有名。

有吉是继承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文学传统、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的文笔圆熟,生活实感较强,作品耐人咀嚼回味。

《恍惚的人》,秀丰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内容提要】昭子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当日文打字员,丈夫立花信利在东京某家第一流的公司任职,夫妻俩都工作了20多年。独生子立花敏高中即将毕业,面临着激烈的大学入学考试的竞争,日夜用功。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之家。50多岁的立花京子是信利的妹妹,居住在日本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城市,平时很少来往。

信利的父亲立花茂造性格乖僻。昭子结婚后仍继续工作使他非常不满,为此他百般刁难和折磨昭子。信利夫妇不得已只好与父母分开吃住,在自家的庭院里为父母盖了一间厢房,平时很少来往。

在一个落雪的日子里,立花昭子的婆婆做完美容回到家,突发脑溢血死去。公公茂造也突然精神失常。信利发现父亲两眼迷惘,神思恍惚,答非所问。昭子做的足够十个人吃一顿的一锅青菜,竟被不知饥饱的公公一个人吃得精光。他不仅辨不清老伴的死活,而且连自己的亲儿子、亲女儿和亲孙子都认不得了。唯一能模糊认得的是自己憎恶的儿媳昭子。这双重的打击给信利夫妇的家庭生活蒙上一层阴影。昭子得继续工作,挣钱以补贴家用,同时又得日夜照料因痴呆而不能自理的老公公,昭子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信利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从不分担昭子的辛劳,不关心昭子的工作,甚至不说一句安慰的话。敏功课紧张,昭子尽可能不影响他的学习时间。

每天上班前,昭子先把公公托付给邻居或送到老人俱乐部。下班昭子再去把他接回来,有时候是敏去接。公公自从患了老年痴呆症后突然变得非常能吃,时不时就要吃东西,如不马上给他弄来,他就会又哭又闹。昭子和信利看到父亲变成这副模样,联想到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不禁心中黯然。有一次,儿子敏竟然对他们说:“爷爷呵真是,都变成这样子,还想活下去。爸爸妈妈,可别活得这么长啊!”昭子和信利听了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白天忙碌一天的昭子,夜里还要陪公公睡觉,以便半夜起来领公公出外便溺。神智昏乱的公公常常半夜里狂呼乱喊,大叫“有暴徒”。有一次甚至将自己的儿子信利认作“暴徒”,非要叫警察来抓他。茂造有时夜里伸开四肢像大蜘蛛似的在被褥上乱爬,有时骑在昭子的身上,压得昭子喘不过气来,有时深更半夜打开老伴的骨灰盒,抓出骨灰放在嘴里啃嚼,令人毛骨悚然。被公公折腾得心力交瘁的昭子,不得已按照医生的吩咐给公公吃安眠药,这样一来,公公夜里睡得好,不折腾了,但却尿了一褥子。昭子只好又去给他买尿布,帮他垫尿布,洗脏裤。昭子还经常给公公洗热水澡,甚至连公公的下身都给冲洗干净。昭子有时提出让丈夫信利替自己,信利总是以茂造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为由推托,有时竟干脆说:“我怎么能干那种事情呢!”

茂造时而离开家门,健步如飞,跑得无影无踪。昭子和敏总是弄得筋疲力尽才把他找回家,有时不得不求助派出所。昭子总怕他再乱跑,就连到市场买菜也像带小孩似地牵着公公的手。作为家庭主妇的昭子,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搞好工作,万不得已,她萌发了送公公去养老院的想法。然而,当昭子得知养老院的内幕时,不忍心公公受那样的待遇,决心由自己全力照料,让公公享尽天年。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昭子照例在浴室给公公洗热水澡。突然电话铃响,昭子去接电话。等她返回浴室时,发现公公全部淹进了装着热水的浴池内,她急忙把公公弄出来给他做人工呼吸并打电话叫来了医生。公公脱险了,但由此引起了急性肺炎,医生说他大概只能活二三天了。可是在昭子的精心护理下,茂造的肺炎病完全好了。事后昭子为此事感到内疚,她觉得茂造这次如果真死了,她会内疚一辈子的。

茂造大病一场以后,身体变得很虚弱,不大走动,人也安静多了,还时常面带着天真的微笑,按昭子的话说公公是“超脱”了,成了“活神仙”。昭子家里新近住进了一对学生,他们一方面租住在这里,另外还承担一些照顾茂造的事情。茂造看样子十分喜欢女学生惠美,有一次竟顶盛夏的烈日在院子里掐了好几枝鼠尾草花跑到厢房去送给惠美。一次,孙子敏灵机一动,给茂造买了一个婴儿玩的哗啷鼓,茂造竟玩得非常高兴,他完全返老还童了。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茂造又突然不见了。昭子、信利和敏三人到处找,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被找了回来。茂造走进屋里,一见到昭子,只是眼睛亮晶晶地一笑。而后立刻躺在被窝里睡着了。第二天,茂造一天都没能起得来床。昭子整天守护着他。晚上,吃晚饭时,茂造安静地死去了。

昭子当天夜里忙着料理公公的后事,等一切都准备停当后,夜已深了,昭子突然想起没有给公公的鸟笼罩上布帘。当她给鸟笼罩布帘时,黄道眉鸟呻吟了几声,昭子眼里潸然泪下。昭子紧紧地抱着鸟笼,一直那么坐着。

【作品鉴赏】《恍惚的人》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作品以居住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双职工家庭的生活为场景,主要通过描写这个家庭由于“老人问题”而带来的许多麻烦,以及这个家庭成员对老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问题的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这个所谓“经济大国”、“福利国家”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社会问题。

二次大战后的日本,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社会迅速向前发展。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社会的实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导致日本社会出现人口老化问题。有吉佐和子在长篇小说《恍惚的人》中以昭子家的遭遇为主干,作纵深解剖,同时又描写了昭子家周围许多人的同类境况,说明老人问题在日本社会中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却没有恰当的对策。

昭子的公公茂造在老伴死后得了老年痴呆症,幸而有昭子的细心照料,境遇还算可以,但是他的亲生儿子却很少关心照顾他,孙子敏也时常对他产生厌恶。昭子和信利的同事、邻居和亲友有许多对待自己的长辈也有失尊重,有的甚至盼着家里得重病的老人早点死去。作品中以大量细致而多层面的描写表现日本老人晚景的不幸,揭示了日本在迈向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受到巨大冲击,传统的家庭观念解体崩溃,人们对老人普遍不关心。也就是说,社会制度是产生老人问题的根本原因。

小说中也写到了战后日本政府针对老年人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在全国各地设置了敬老会馆和敬老院。但是这些措施都存在着种种弊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越来越严重的老人问题使人们不安,每个人都会有老年,老人问题带给人们的是空虚苦闷和恍惚不安。小说中较为精细地描写了这种精神危机。昭子的丈夫信利看到老朽昏愦的父亲,就像看到自己老年的化身,引起他内心无名的恐惧。昭子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十分敏感。当她发现自己眼花时,心里顿时恐慌起来。特别是每日面对公公,想到自己已有衰老的征兆,心情十分沉重。而他们的儿子敏则对自己的父母说出“爸爸妈妈,可别活得这么长啊!”的话,使他们对未来的老年生活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处处存在的老人问题表明,日本社会发达的物质文明没有与之相结合的精神文明,这只能是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

在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作者着意刻画和塑造了昭子这个人物形象。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寄托了她的理想。

立花昭子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一个异常感人的形象。昭子是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女性,婚后仍在一家公司任打字员,这曾使公公茂造极为不满,虽然昭子完全担当起了家庭主妇的角色,但茂造仍然百般地虐待和折磨她。信利夫妇不得已只好与老人分居。但当婆婆去世,公公痴呆不能自理时,昭子尽释前嫌,几乎是独自完全地担当起照料公公的一切事务。公公极难照料,昭子白天要工作,夜里还要陪公公睡,照料他的吃喝拉撒,累得她筋疲力尽。昭子一度想将公公送进养老院,但当她了解到养老院的内幕对老人不利时,她毅然决心由自己全力照料。在昭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服侍下,茂造安然度完余生。

在昭子身上,日本传统的尊敬、侍奉、关心和体贴老人的美德得到了具体而完美的体现。她为侍奉公公,做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她不仅要全力去尽一个做儿媳的责任,而且同时还要做好妻子和母亲。这个家庭的不幸似乎都是冲着她一个人来的。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担当起了这一切,从她单薄的身体里进发出了强大的力量,而使她产生这股力量的根本动力就是作者极力呼唤的日本传统的精神美德。

在作品中,昭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那些对老人冷漠、自的人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也许是要向人们表明,这种美德虽然受到了冲击,显得有些微弱,但它毕竟还存在,并以其顽强的意志在不断地进发力量,向人们显示它的高尚与美好。作品还通过描写昭子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感化和教育周围的人敬重老人的事例,向人们展示日本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可以说,作品中主人公昭子是日本民族敬老养老优良传统的化身。作者意在通过她向人们表明,社会、家庭若要安定、和谐,必须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建立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相关心、爱护的融洽关系,这样才能有助于社会问题,包括老人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日本,变得尤为重要。

小说文笔流畅,描写细腻。虽然大多都是在描写家庭日常琐事,但写得有条有理,津津有味,并使人物形象在这些细碎丰富的描写中显得饱满丰厚,富有生气,真实可信,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创作功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