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文淑慧任光

瓦·茹柯夫斯基

我,常常在静谧的月光下,独自叹息,啜泣,满怀难言的忧伤;突然间,我的灵魂感到一阵幸福的战栗,有股圣洁的、充满活力的新生命流到了我心上;我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透过那蓝色的夜空,有颗期待的星,从远处向我投来喜悦和明亮的光。

(薛菲 译)

《憧憬》的作者茹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初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生父的庄园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十四岁进入莫斯科大学附设的寄宿学校深造。生活环境和贵族教育,使他浸染上浓厚的感伤主义情绪。这种情绪融合着一种朦胧的感情和混沌的思想。他离开寄宿学校后,乡居六年中的诗作,多表现出贵族的“感伤主义”诗歌的典型理想:“渴望在大自然中幽居,倾向于发展内心的那种哀伤、悲愁、‘忧郁’的感情,且对自己的这种感情流连欣赏,并且还在其中寻找慰借。”他的浪漫主义,就是他感伤主义体验的进一步升华。另外,由于基督教义对他的影响,使他的浪漫主义在颓废的情调之中,又含有幻想于彼岸的神秘色彩。他的散文《憧憬》,就是这种浪漫主义的产物。

诗人在篇幅极短的《憧憬》中创造了一个清幽的意境。静谧的月光下,独自伤怀饮泣。难言的忧伤,既有莫名的贵族式的多愁善感,也有对不尽人意的世俗的悲哀。这种心绪,与宁静朦胧的月色融汇一起,显示出忧伤的深远无垠。于是便渴望得到宗教式的解脱,一种神秘的,所谓的“圣洁的、充满活力的新生命”注入他的心扉。伴随着灵魂的幸福战栗,诗人看到了远离尘世的“一个崭新的世界,透过那蓝色的夜空,有颗期待的星,从远处向我投来喜悦和明亮的光。”这正是诗人所憧憬的彼岸,然而这幻想中世界的面貌,却是隐约和迷濛的,只能给读者留下没有际涯的想象的空间。

这种对于灵魂深处的审美观照,和对心灵感受崇高意义的肯定,以及朦胧的抒情色调,是我们通过《憧憬》所能了解到的茹柯夫斯基诗歌创作的特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