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文明的侵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389】泥土:文明的侵蚀

(〔美〕戴维·R·蒙哥马利著,陆小璇译,译林出版社,10.5印张,2017年10月第1版,58元)

10节:[1]古老的优质泥土;[2]地球的表皮;[3]生命之河;[4]帝国的坟墓;[5]噬去的殖民地;[6]西进的锄头;[7]黑色风暴;[8]肮脏的交易;[9]时间中的岛屿;[10]文明的寿命。

这本书将地球表层土壤作为考察对象,以宏大的视角、深情的笔触,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并深刻揭示出,看似毫不起眼的土壤,却可能成为决定文明盛衰的关键。从作为文明的源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工业时代的美国西部;从欧亚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草原,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狭小海岛……过往的众多文明因土壤侵蚀而衰落的真实案例,连接起了过去和当下的历史,也对未来发出了启示:除非我们转而采取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策略,否则现代农业社会将会重蹈覆辙。

本人,中国城镇化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重整山河、开创美好生活方式的绝佳机遇,但与之相伴的,是不容忽视的危机和隐患,生态与环境的危机、文化身份与社会认同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对城镇化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无知和错误的认识:决策者、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大众之无知。

达·芬奇:“我们对天体运动的了解,比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要更多”。

希罗多德:“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人类对绵羊的驯化,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对牛的驯化大约公元前6000年的希腊或者巴尔干地区,并迅速蔓延至中东及欧洲各地。

即使有创新的适应方式,如果缺少肥沃的土壤,也无法实现生产力的增长。人类只有爱护他们的土地,土地才可以维系人类的生存。

农耕活动在七八千年前从中东传入希腊和巴尔干地区。

罗斯富:“破坏其土地的国家,就是在自我毁灭”。

生态多样性有助于加强环境恢复力,而恢复力有助于维系农业可持续性。

张伯伦:“如果土壤消失,我们也将灭亡,除非我们能找到以岩石为生的方法”。

很多原因会促使文明消亡,但是充足的沃土是文明延续的必要保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