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2万字,2013年9月第1版,2017年10月第6次印刷,24元)
△共14节:①乡土本色;②文字下乡;③再论文字下乡;④差序格局;⑤系维着私人的道德;⑥家族;⑦男女有别;⑧礼治秩序;⑨无讼;⑩无为政治;⑪老统治;⑫血缘和地缘;⑬名实的分离;⑭从欲望到需要。
○这本书收集了费孝通于1946年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时的讲义,当时他应《世纪评论》杂志之约,分期连载而成,后于1947年初版于上海观察社组织出版的“观察丛书”中。1985年,《乡土中国》重版于三联书店,日后又陆续产生出多个版本。这次所据底本为1985年三联书店版。
○教师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①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②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③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④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孝,是心安。
○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权力本身是具有引诱力的,人有“权力的饥饿”。
○生死无常,人寿有限;从个人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寄寓于此的这一阵子,久暂相差不远。
○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
○“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孙末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