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磨大石喻》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磨大石喻

【原文】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1]甚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磨大石者,喻于学问,精勤劳者;作小牛者,喻于名闻,互相是非。夫为学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宜应履行,远求胜果[2],方求名誉,骄慢贡高,增长过患[3]。

【注释】

[1] 所期:所期望得到的东西。

[2] 胜果:指佛教最高的道果,即涅槃果。

[3] 过患:过失、祸患。

【译文】

过去有一个人,磨一块大石头,花费许多气力,历经漫长岁月,最后用这块石头雕成一只玩具小牛。用了这么大的功夫,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却是如此轻微。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磨大石头,可以比喻钻研学问,精勤劳苦;雕成玩具小牛,可以比喻付出辛苦只是为了名望,互相攻讦。做学问的人,应该深究思想精髓,博闻广识,并付诸实践,以远大的理想去求得殊胜的成果。一旦为了追求名誉,傲慢自大,就会增长自身的过失和祸患。

【评析】

故事中的这个人,虽然在很卖力地打磨石头,也为此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他付出的所有心血和汗水也便失去了意义。现实生活中,这样偏执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把追求名利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而过分地执着于此。却不知道很多时候这种过分的执着非但不能为他们创造预想中的快乐,反而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增长自身的过失和祸患。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这样就可以更加促进工作,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故事征引

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一天,一个迟迟不能开悟的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每天早起早睡,心中也没有任何杂念,我觉得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的,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开悟呢?”

禅师听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来一个葫芦、一把粗盐,然后递给了这个学僧,并对他说:“现在,你拿着这个葫芦,然后在里面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看它有什么变化,如果它能够立刻溶化,那你就开悟了。”

学僧听完禅师的话就走了,回去之后,他就依样画葫芦,遵示照办。可过了没多久,又跑回来找禅师,他很郁闷地说:“禅师,那个葫芦口太小,我拿整块盐往里塞,可是塞进去了也还是没有融化;我把筷子伸进去,可是又搅不动,我是不是还是不能开悟呢?”

这次禅师一言不发,只是拿起那个葫芦,从里面往外倒出了一些水,然后只摇动了几下,盐块就溶化了。

禅师慈祥地望着他,说道:“你就是一天到晚只知道用功,而不留一些平常心,只是一味地执着于一些事。这就如同这装满水的葫芦,你摇不动,也搅不得,可是你又想不出办法使盐溶化,这又如何能开悟呢?”学僧没有说话,继续听着。

禅师看了看他,又不紧不慢地说:“修行就好比弹琴,弦太紧了自然会断,弦太松了又弹不出声音。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听了禅师的话,没过多久终于开悟了。

跟禅师学插秧

有一天,禅师领弟子们念完佛,就对弟子们说:“读书万卷,还要行万里路。光读书不做事,也是不行的。今天我带你们下田插秧去。”

“插秧谁不会啊?”弟子们争先恐后地下田忙活起来,但是忙了一会儿,发现他们插的秧苗弯弯曲曲的,再看看禅师插的秧,却是一条直线。

弟子们大惑不解地问道:“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插秧的秘诀,为什么你插的秧苗像尺子量过那样整齐呢?”

禅师笑着说:“刚才你们插秧时是不是随意插的啊?要想秧插得直,其实也不难,只要你们在插秧的时候眼睛盯着一样东西就可以了。”

弟子们如获至宝,马上就去动手实践,可这次插的秧苗,竟然是一道弯曲的弧线。

弟子们又跑过来问师父:“师父,我们照您说的做了,可还是不能插成直线啊。”

“你们是否一直盯着一样东西啊?”师父问道。

“是啊,我们一直在盯着水田旁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显眼的大目标啊。”弟子们一起回答。

师父笑着说:“水牛要一边吃草一边走,你们盯着它插秧,可是它一直在不停地移动,你们怎么可能插直?要盯就盯田边那棵大树,盯住静止不动的东西才能让你明确目标。”这次弟子们按照师傅的指点去做,果然插得又快又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