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3360】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于阳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4.8万字,2016年1月第3版,48元)

△共8章:[1]体制外还有一个“体制”;[2]江湖是蜕化的“儒教”;[3]关系网;[4]人情制度;[5]面子秀场;[6]混世;[7]社会制度的演化;[8]中国之梦。

〇本书所说的“江湖”不限于狭义江湖:帮会或秘密社会,更涵盖认同和实践江湖规则的一般百姓,即被江湖化的社会。

〇江湖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看不见的手”。江湖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难题。

〇儒教国家的特征:一是信奉家族主义,其结果诉求聚族而居、“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二是排斥技术创新、斥之“奇技淫巧”,结果农业技术徘徊,生产力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自春秋时期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停滞的矛盾逐渐激化,中国形成人满为患、人地紧张的格局,聚族而居的儒教家庭社会开始解体,产生举国流窜的游民大潮。在这股大潮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江湖社会。

〇中国自古在豪侠和商人之中就存在江湖基因。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社会结构,江湖萌芽发生在人满为患初显端倪的明中期,大约在公元16世纪前后。然后,经过300年的发育和人口大盘调整,至清乾隆退位后的19世纪初,随着人口膨胀,江湖社会开始崛起、爆发。到20世纪初清末民初,江湖彻底颠覆正统秩序,成为中国的主导社会结构之一,从此中国开始全面江湖化的历程。

〇古典中国的三大特征:[1]繁衍宗族(传宗接代)的核心价值观;[2]宗教组织形态;[3]礼教制度。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三大特征是:[1]个人主义价值;[2]团体组织方式;[3]契约法律制度。江湖社会的社会结构三大元素则是:[1]“混世”和“痞子”价值观;[2]团伙或者关系网组织;[3]江湖规矩组成的制度规范。

〇秘密社会、黑社会、人关系网操纵的小型民间社会。以下五种传统社会群体可称江湖:[1]黑社会;[2]官场、生意场、军阀圈;[3]商业流动人口;[4]关系圈;[5]以关系为核心的公众社会。譬如,“闯荡江湖”“重出江湖”“再战江湖”代表的语义。

〇江湖社会六个历史源头:移民、盗匪、官场、商会、异教、游民。

〇陈胜、吴广起义:法外结党之肇始。刘、关、张:结义拜把子的鼻祖。

〇秘密教门四大先兆:五斗米道、太平道、弥勒教和白莲教。

〇新中国成立后,江湖帮会被定性为“反革命”势力,短短三年内被迅速镇压、铲除,绝大部分帮会头目被抓捕正法,组织被彻底捣毁。

〇17种人脉:亲戚、朋友、同学、校友、街坊、邻居、同事、师生、师徒、战友、领导、部下、同乡、同党、干亲、结拜、世交。

〇关系技巧14个字:拉、托、攀、套、做、捧、拍、拜、跟、认、串、应、培、袭。

〇传统人情术语10种:做人情、讲人情、送人情、求人情、托人情、欠人情、还人情、卖人情、留人情、走人情。基本人情规矩:主动讲义气;礼尚往来;过量偿还;错开时间;争取债权;忌讳清算。

〇在中国,红色代表吉利。送人的礼金都放在一个红纸包内,以示祝贺。人情本身当然不是贿赂,而是一种江湖习俗文化。

〇做人越传统,越讲面子。“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〇黑社会是指合法体制外的,拥有正式制度,以及以非法经济活动为目的社会组织,其常见谋生手段是走私、贩毒和收取“保护费”,而最具特征的方式是收取“保护费”,即俗称的“吃地头”。

〇经济是政治和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矛盾汇聚的源头。

〇当朝廷愈益衰落,江湖愈益兴起,地位终将倒置。

〇明清时,大约要4亩耕地养活一口人。

〇延续当中有变化,变化当中有延续。这延续,就是江湖传统;这变化,就是现代化和法制化。

(2018年1月4日晚11:30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