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才《沙良总督的姑妈》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慧才

【作家简介】迈哈穆德·台木尔(1894—1973)是埃及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现代阿拉伯短篇小说的前驱”。1894年6月16日出生于开罗一个书香门第,家族有库尔德人的血统。父亲艾哈迈德·台木尔是埃及著名学者和典籍收藏家。哥哥穆罕默德·台木尔是埃及近代小说、戏剧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台木尔很早就接触阿拉伯古代及现代文学。青年时期曾去瑞士与法国广泛涉猎欧洲文学,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回国后开始了创作活动。1925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朱麻谢赫和其它故事》,受到埃及文学界的注意。他一生写了70多部作品,其中小说集26部,包括300多篇短篇小说及一些长篇小说、剧本和游记、杂文,尤其以短篇小说见长。台木尔早期受埃及资产阶级思潮影响,作品中渗透了人道主义。他十分关注普通埃及人,特别是下层的劳动人民的境遇,塑造了许多淳朴、善良的下层人民的形象;描写他们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与痼疾;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如《小耗子》描写一个孤儿受尽欺凌的故事,揭露了阶级社会中人对人的压迫;《二路电车》描写穷人极端的贫困;《人寿保险》、《彩票》揭露社会的罪恶;《成功》从资产阶级新闻的堕落透视出人的堕落与社会的堕落。《沙良总督的姑妈》则入木三分地勾画了权势者丑恶的灵魂。

台木尔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因素,也具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埃及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心理状态,是半个世纪以来埃及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他的作品在其它阿拉伯国家很有影响。许多小说还被译成英、法、意等国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沙良总督的姑妈》,水景宪译,选自《台木尔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

【内容提要】首都各报专栏今天刊登了沙良总督的姑妈昨日去世的消息。克玛里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围坐在咖啡桌旁。他仔细读完这条消息,纵声大笑。朋友们愕然。他解释说:“我从未听说过关于这位姑妈的事情。大概她刚一出世,死神就把她追回去了。”一位朋友却说:这位姑妈确实存在,只不过她的存在对大家是保密的。沙良总督竭力使别人不知道关于他姑妈的事情。这位姑妈穷愁潦倒靠讨饭过日子。而沙良害怕家丑外扬,否认她与自己有亲戚关系。他憎恨姑妈,就因为她是唯一健在的知道他贫困过去的人。他在她死后才认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生前,他一文钱也不肯给她;而死后为她花了许多钱,是为了博取虚名。他一生就是热衷于追逐虚名,并以此为唯一乐事。这隆重的丧礼与盛大的出殡,不是一种炫耀自己的手段么?国内名人、显贵、政府高官亲临吊唁,向他表示哀悼,这不值得称羡么?

克里玛也向朋友们介绍了沙良的情况:他是一个肥胖而高大的男子。黝黑的脸,由于饮酒过度而经常红光满面。眼圈发黑,说明他是个好色之徒。本来就长得难看,脸上的麻子使他更见丑陋。他大约55岁了,仍旧过着放荡的生活。该用钱的地方,他一毛不拔;不该用钱的地方,他却挥霍无度。这个不学无术的蠢货,只追求外表和虚荣,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惜使尽他的一切惯伎——伪善、谄媚、背信弃义、撒谎和收买。他没有考上中学,经他的恩人多次推荐,他才当上小官。后来因善于巴结逢迎而升官,逐渐爬到很高的职位。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弄到一笔财产。他买地皮、盖房子,俨然是一位最有钱的人了。后因劣迹败露,被革了职。他又采取巴结逢迎、奴颜婢膝的伎俩企图保住这个肥缺。尽管他丢掉了官职,不久人们就忘掉了这件丑事。他的名字又在开罗出现,受到推崇与尊敬。他仍过着有钱有势的寓公生活。

送殡行列很排场、很隆重。显贵人士、念经者、托钵僧、教长、仆人排成长长的队伍。最前边,两匹骆驼驮着四箱水果与馅饼。沙良总督穿着黑色常礼服,竭力装着悲伤的样子。他向人们述说死者的美德,描述自己的哀痛。但就在这时,他的管家偷偷地对自己的一位朋友说:如果总督把他在出殡上花费的十分之一给了死者,尽可使她一生不愁贫困了。

夜晚,沙良总督的住宅张灯结彩,挤满了吊唁的人。念经的声音响彻帐篷,宴席的喧嚣不绝于耳。沙良总督乐得心花怒放。他四面周旋,述说着死者的美德,自己的哀伤。

客人们陆续离去。总督大声叫来他的人秘书,皱着眉头说,对这次出殡十分不高兴。秘书不解,说出殡已经非常豪华隆重了。出殡行列达300米,堵塞了街道、阻拦了电车。从全开罗请来了托钵僧、念经者;人们肃立街道两旁,祈祷的声音震天动地。总督心满意足地听着秘书的话。忽然他又皱着眉头大喊:但是,为什么只有4个骑马和4个徒步的警察,这不有失体面吗?他要求秘书明天就要纠正这个错误,报纸上详细登载出殡的情形时增加护送灵柩的警察人数。

“阁下,你想看到出殡中有多少警察呢?”

“40个徒步和30个骑马的警察。”

过了一会儿,他低声问起是否定下了歌女,因为他不想停办欢乐晚会,同时吩咐秘书,从出殡的第4天起,每晚召集僧人在帐篷里、家里、墓旁念《古兰经》,直到满40天为止,“这一切都是为了超度死者和略尽孝心……”

次日晚有人给他念秘书所拟的报上发表的出殡与丧礼的短文。文中详尽叙述了出殡经过,参加出殡的知名者的名字,如何布施穷人,赞扬总督的一片孝心,并提到警察人数:30名骑马和40个徒步的警察护送灵柩。

总督高兴得大叫起来:“这才对呀!他们没有拒绝我这个数目。如果我再多要一些,谁也不会拒绝我的。”

在总督与他的朋友念报的同时,一个老头坐在院落的门坎边。他在总督庄园服务最久,老眼昏花,胡子也白了。他对管家低声说:“先生,凭真主发誓,我见过死者。她在城郊卖甘蔗给孩子。难道是我老糊涂了或者看见了别人所未看见的东西?”

管家挨近他,低声说:“完全不是!总督愿意这样做,他的欲望高于一切……”

【作品鉴赏】《沙良总督的姑妈》是台木尔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塑造了一个卑劣无耻的权势者沙良总督的形象,剥去了他的伪装,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沙良是作家笔下一个极为生动的典型形象。作家用朴素而简洁的语言,对他作了十分精彩而传神的刻画。小说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侧写,对沙良进行介绍。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从沙良总督姑妈去世的消息见诸报纸后,克玛里先生及其朋友们的议论引入。克玛里认为这姑妈根本不存在,因而读到这条消息时纵声大笑,认为是胡扯;另一个人却说她确实存在,只是她的存在是保密的,沙良竭力不让人知道她的存在罢了。一个悬念立刻提起了读者的兴趣,为什么关于姑妈的存在会引起争论?为什么对她的存在沙良要保密?这带点神秘意味的悬念引起了对沙良其人的描述。原来,姑妈是他还健在的唯一亲戚,也是唯一知道他贫穷过去的人,因此,他憎恨姑妈,对他的苦难无动于衷,对她的存在也当然竭力保密了。为什么她死后他又一掷千金呢?原来他是借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借此炫耀自己。通过人物的叙述与议论,寥寥几笔,活脱脱地描绘了他的虚伪与虚荣。再从他贫穷的身世到发迹史的叙述,进一步让读者了解了沙良卑劣的灵魂:为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巴结逢迎,奴颜婢膝,用尽一切卑鄙手段;他忘恩负义、谄媚撒谎,可说集一切人类恶德于一身。作家还描绘了他丑陋的外貌:布满麻子的黑脸,通红眼睛下有黑圈,完全是一个放荡的好色之徒。由外表到灵魂,一层一层地揭露了沙良的丑恶嘴脸。这洋,从几个人的议论中,对沙良作了全面的介绍。这一部分通过侧而描写,为第二部分沙良的出场作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通过几个场景,进一步描写了沙良的虚伪与丑恶。大出殡的极尽豪华铺张的场面、夜晚住宅里张灯结彩吊唁的场面等,都突出地将沙良对富豪的炫耀写到了极至。对名人高官亲临吊唁,“念经的声音响彻帐篷,宴席的喧嚣不绝于耳”,出殡的队伍“堵塞了街道,拦阻了汽车”,“祈祷的声音震天动地”,他十分满意,乐得心花怒放。但还装着样子,四处诉说他的悲哀。其实他哪里是在悼念死者,他要的只是这种气派,这种场面!所以明明是4个骑马和4个徒步的警察护送灵柩,他却十分不满,要报纸写成“40个”,还说“如果我再要多些,他们也不会拒绝我”,厚颜无耻到了这般田地!他一方面吩咐念《古兰经》超度亡灵,一边又压低声音问是否定下了歌女。种种描写,也将他的虚伪写到了极至。

最为精彩的是结尾。姑妈并没有死。老仆人对管家发誓说他还看见她,但拿不稳是否自己老眼昏花了。管家低声对他说:“完全不是!总督愿意这样做,他的欲望高于一切……”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这突如其来的急转,使人十分意外。姑妈的死作为前提的整篇小说所描写的出殡与哀悼等等便不该存在、不该发生。然而一切都发生了,进行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沙良竟然卑劣恶毒到如此地步,不择手段到如此地步,真是令人发指、令人憎恶。最后这极为巧妙的急转,便将权势者为所欲为作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因而,从沙良之所以能够发迹而高官厚禄,丑行能够被掩盖,他能够为所欲为地干伤天害理的事情,自然会引起读者深深地思索,作品对社会丑恶的揭露与批判也就表现得非常充分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