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明珠有泪 秋尽江南草未凋
李商隐是一位非常失败的间谍,在“牛李党争”之争中,因为中了美人计,两面不讨好,一生郁郁不得志,写的诗也朦胧难懂;与李商隐齐名的杜牧,是个标准的花花公子,见了美女走不动道的主儿,然而《阿房宫赋》告诉世人:沉迷酒色或许只是他志不能伸后的无奈。
六朝人物晚唐诗。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位绝世美人,那么晚唐诗就是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六朝人物晚唐诗的意思是,六朝的人物最风流,晚唐的诗歌最美好。
温庭筠和韦庄主要是词人,晚唐重要诗人其实只有张祜、罗隐、杜牧和李商隐。张祜有人认为是中唐诗人,罗隐一向不受重视,所以晚唐著名诗人其实只有杜牧和李商隐。只有两个著名诗人的晚唐,却让人感觉可以和群星璀璨的盛唐抗衡,甚至超越盛唐。
李白、杜甫是盛唐的泰山北斗,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也是李杜。这又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李商隐比杜牧小十一岁。
很多人都认为李商隐和杜牧就是李白、杜甫再生。不过上天似乎忙中出错,他把杜甫的颠沛流离给了李商隐,而杜牧则传承了李白的放浪风流。
这一章本来想用“十年一觉扬州梦,走马兰台类转蓬”做章回名,因为这两句诗不但押韵,而且概括了杜牧和李商隐的人生。
中唐以后,天下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意思是扬州最富庶,益州其次。两个在安史之乱中没有经过战火的城市迅速崛起。
杜牧祖父杜佑做过淮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就在扬州开府,所以杜牧和扬州既是一见钟情,也是前生约定。除了短暂回到故乡长安和东都洛阳,他成年之后一直流连在以扬州为中心的南方。《寄扬州韩绰判官》写的是他心目中的江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大多数官员都是想方设法进入长安,杜牧却是千方百计回到江南。所以把江南写得风情万种的诗人,首屈一指的竟是北方才子杜牧。
杜牧对扬州就像苏东坡对杭州。自从杜牧来过扬州之后,扬州就成了杜牧的扬州。没有了杜牧的扬州,仅凭瘦西湖很难让游人停留。自从苏东坡来过杭州之后,杭州也已是苏东坡的杭州。就算他没有修筑苏堤,就算他不把西湖比西子,杭州还是会有游人光顾,不过很难成为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之都,现在的房价也不会这么高,所以杭州政府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苏东坡是杭州房价全国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苏东坡使杭州在江南脱颖而出,但杭州却不是苏东坡一生最重要的地方,黄州才是他的福地,他最重要的诗文和他的东坡名号都来自这里。巧合的是,杜牧也做过黄州刺史。如果黄州山水有灵,为什么没有襄助杜牧?可见诗人和山水之间也要投缘——“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老生常谈在杜牧和李商隐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杜牧从来笑口常开,爱江山也爱美人,所以他看到的风景都是一幅幅明丽的山水摄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杜牧笔下,即使是雨中寥落的清明,也像是身穿孝服的女子,有一种冷艳清绝的美丽。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李商隐一生愁眉不展,所以他即使登临览胜,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他内心的风景,而偏偏他的内心,比女性还多愁善感。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同样是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按理来说心理落差更大的应该是杜牧才对。杜牧的祖父杜佑做过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而李商隐的门第出身就要低得多,从高祖到父亲最大的官就是县令。可见性格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天性,后天的影响不是没有,但相对来说很有限。不是所有相门公子都洒脱,比如晏几道;不是所有寒门学子都消沉,比如苏东坡。
杜牧二十三岁写成《阿房宫赋》,立刻天下知名。他即将参加进士考试的消息对其他举子绝对不是好事,因为无论是门第声望还是真才实学,杜牧都首屈一指。这些举子的担心不是多余,他们整天在为行卷奔忙,杜牧却只需要安坐家中,就有高官名人主动拜访。这些高官名人就像现代社会的明星经纪人,为了争夺杜牧这个当红新星不择手段,其中最欣赏杜牧的是太学博士吴武陵。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考试确定在洛阳举行,主考是礼部侍郎崔郾。吴武陵从此以后就缠上了崔侍郎。只要崔郾出现的地方,吴武陵和他的毛驴也会到场,见面之后不说别的,立刻掏出杜牧的《阿房宫赋》对着崔郾朗诵。崔郾苦不堪言,只好躲在家里不出门。
崔郾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那天,百官公卿都到郊外为他饯行。正当大家诗酒往还的时候,吴武陵再次骑着毛驴出现。崔郾不便发作,只好耐着性子和吴武陵谈判。
“你到底想怎么样呀?”
“希望大人录取杜牧为状元。”
“状元已经有人了。”
“我不信有谁比杜牧更牛。”
“不但状元定下来了,前三名也已经答应人家了。我知道杜牧有才,但我也没办法,这些举子的靠山一个比一个大。”
吴武陵急了。
“如果今年杜牧不在前五名,我肯定跟你没完。”
放榜后,杜牧果然中了进士第五名。
唐朝科举考试到了中晚唐之后,风气逐渐变坏。杜牧虽然家世才学一流,却只能屈居第五。也就是说在主考官眼里,杜牧虽然是杜佑的孙子,但毕竟杜佑不是现任宰执,所以必须照顾那些当朝权贵推荐的举子。崔郾号称公允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主考?
虽然没有得到预期的状元,但杜牧还是很高兴,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杜牧随即又报考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新科进士中只有他一人通过。之前他和同年进士曾经一起去过平康里,所以当他再次出现在这里庆祝“重登科”的时候,那些歌妓很好奇。
重登科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娥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杜牧的一生每一阶段都和美女有关。中国古代的著名文人中只有杜牧毫无顾忌地追逐美女,从来不掩饰自己爱江山更爱美人。
李商隐十六岁开始引起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注意。令狐楚不但出将入相,位高权重,还是个骈文写作大家。古文运动虽然气势如虹,但政府公文还是骈体文的天下。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不但亲自教他写作骈体文,还送钱给他养家。李商隐的骈体文突飞猛进,他年轻时最出名的不是诗歌而是骈文。这种骈体文训练强烈影响他的诗风,后来他的诗歌辞采华丽,典雅精致,就是得益于他深厚的骈文功底。
李商隐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交游。令狐绹考取进士后青云直上,后来也做了宰相。李商隐和杜牧一样年少成名,但他却屡试不第,有人考证他可能从十五岁就开始参加进士考试,直到十年之后才在令狐绹关照下考中进士。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的主考官是令狐绹的好朋友,他在和令狐绹聚会的时候主动要求提供帮助。
“郎君有没有需要照顾的熟人?”
“李商隐,李商隐,always李商隐。”
这件事李商隐在给朋友的书信里自己提起,可见千真万确绝无可疑。
连过两个考试大关后,杜牧按惯例也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急于进取的杜牧没心思在弘文馆做图书管理员,当年年底应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召,奔赴洪州做了江西团练巡官。沈家和杜家是世交,沈氏兄弟爱好文学,李贺等当时著名诗人都得到他们照顾。李贺去世后,沈传师之弟沈述师还请杜牧撰写《李贺集序》。杜牧在沈传师面前多少有些拘束,所以更喜欢和沈述师交游。他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还看上了沈家的歌女张好好。
沈述师知道杜牧年少轻狂风流放浪,自己家里的歌女也喜欢杜郎,所以抢先一步把张好好纳为小妾,断了杜牧的念想。大和八年(834年),杜牧和张好好相遇洛阳,此时张好好已经沦落为卓文君,成了街头小馆当垆卖酒的大娘。杜牧感慨万千,回去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这首诗的原稿历经千年风雨,和李白的《上阳台帖》真迹一道流传至今,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这次经过洛阳,杜牧除了见到张好好,还去参观了洛阳郊外的金谷园。他同情为石崇跳楼的绿珠。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病逝。在帮助令狐绹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邀去做幕僚。这件事让李商隐得到一个美丽温柔的妻子,却也让他失去了做翰林学士的机遇。本来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个代表文人最高荣耀的职位几乎是为李商隐量身定做的,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有谁比李商隐更擅长书写华美典雅的文字?
以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去泾原之前李商隐肯定和令狐绹商量过。其时“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令狐绹劝阻过李商隐。
“你最好不要去。”
“我就一新科进士,去王茂元幕府只是实习,不是投敌。”
“将来我们两党交起手来,你会很难处理。”
“我有个主意,要不我做你们卧底,如何?”
令狐绹觉得这主意不错。不过李商隐万万没有想到,早在他中进士之前,他就已经上了王茂元的女婿候选人名单。
在动身去做幕僚之前,李商隐参加了博学宏词考试。考完之后立刻奔赴甘肃泾原,他非常需要做幕僚的那份工资。这一点李商隐和杜牧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没有俸禄全家都得跟气功大师学辟谷。
当王茂元主动提出要招李商隐为女婿的时候,李商隐很快就答应了。他觉得这和做卧底并不矛盾。可是那些卷入牛李党争的官僚却不这么看,令狐绹的同党立刻把李商隐当作叛徒。他们做手脚让李商隐的博学宏词考试没有通过。李商隐写了一首《安定城楼》,表达自己被陷害的愤怒。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王安石特别欣赏“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认为有杜甫老成之风。杜甫的诗歌在五十岁之后才炉火纯青,而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他一半的年龄。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吏部的公务员考试,这一次顺利通过并做了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之后又调任弘农尉。李商隐想有所作为,所以把牢里的犯人找来重审,并自作主张为犯人减刑。此举惹恼了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孙简把他叫来臭骂一顿。李商隐先后受过两位节度使礼遇,所以对孙简的责难很不服气,当即写信辞职。正好这时孙简被调走,接任的是和贾岛齐名的诗人姚合。姚合把李商隐留住。但李商隐已经心灰意懒,勉强上了一年班还是辞职回到洛阳。李商隐婚后买不起房,很长时间寄住在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家,多愁善感的李义山难免觉得寄人篱下。
李商隐的人生态度远不如杜牧潇洒。杜牧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只要有美酒美女,他从不怨天尤人。沈传师从江西观察使转任宣歙观察使,杜牧也跟随到宣城。宣城离南京不远,以杜牧好玩的心性,肯定趁机到此一游。所以可以推断他的名作《泊秦淮》就写于此时。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大概在秦淮河边没有遇见想象中的江南美女,杜牧回到宣城后,又找借口溜到湖州。湖州刺史崔大人知道杜牧的业余爱好,所以他把城中歌妓都召来供杜牧挑选。杜牧看了之后嘴里说“不错,不错”,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崔刺史把那些歌妓送走,转身问杜牧:“这么多美女就没一个让你觉得真不错的?”
“这种水平的美女宣城也有,我何必大老远跑来湖州?”
“那没办法了。我不可能挨家挨户去帮你找。”
“你们湖州紧邻太湖,要不你举办一次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那是端午节的事,现在是中秋。”
“那就搞个中秋晚会,在大街上张灯结彩,弄些灯谜让大家猜。鼓乐喧天,老百姓肯定喜欢。”
崔刺史不知道杜牧想干什么,但他尽量满足杜牧要求。以杜牧的家世背景,加上又是进士前五名出身,前程不可限量,将来或许有用得着的地方。反正湖州当时是全国经济十强,有的是钱铺张。
到了中秋节这天,街上果然热闹非凡。崔刺史换上便装,和杜牧穿梭在人群中。他看见杜牧双目炯炯有神,专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方才明白杜牧的醉翁之意。可是杜牧找了半天,依然没有发现中意的。正当他们准备打道回府时,杜牧突然望着河面目光呆滞。崔刺史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只见水面上一条乌篷船的船头,站着一位素面朝天的美少女。这女孩确实如出水芙蓉清丽脱俗,可惜只有十岁左右。
崔刺史泼冷水:“算了,走吧。人家还是小孩。我大小也是个市委书记,怎么能帮你拐卖未成年少女?”“我可以等她长大,现在只是订亲,将来再来娶她。”
“这事听起来不合常理,他们会以为你是疯子。”
“你是父母官,你出面的话他们就会觉得可信。”
崔刺史觉得这样太荒唐。但无奈杜牧赖着不肯走,只好让身穿官服远远护卫他们的捕快把这女孩和她母亲请上岸来。
母女俩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非常害怕。崔刺史把情况和她们说了。
女孩母亲虽然是个乡下妇人,但显然见过世面很有主见。她不卑不亢地说:“小女能够嫁给杜大人是她的福分,只是希望定个期限。过了期限如果杜大人不来迎娶,小女不可能一直等下去。”
杜牧回答:“十年之内,我一定会来湖州做刺史。如果我没有遵守约定,你就可以把她嫁给别人。”
老妇人同意这个条件。杜牧问清楚女孩家的地址,改天专程上门送了一份贵重的聘礼。他穷得到处赊欠酒债,这份聘礼自然是崔刺史夫妇忍痛割爱。
杜牧对小美女念念不忘,心中挥不去她素面朝天的样子,回到宣城后写成《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辞去弘农尉之后,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回到秘书省。这时候宰相李德裕当政,前面说过李德裕和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被视为同党,所以李商隐踌躇满志,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这时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母亲的去世让他不得不离职回家守孝。随着唐武宗去世,李德裕罢相,李商隐失去了他一生最好的从政机会。屋漏偏逢连夜雨,会昌三年(843年)王茂元又在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李商隐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他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令狐绹。可是在令狐绹及其朋友眼里,李商隐已经非我族类。
李商隐从此开始写作无题诗。他的无题诗有一部分以男女之情隐喻君臣遇合以及他和令狐绹的情谊,但大多数是单纯的情诗,因为收信人是公主贵妇或女道士,所以不得不把诗题隐去。需要说明的是,古人不是一夫一妻制,他们并不觉得有了情人或找歌妓会遭雷劈。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无题诗明显是写给情人。前一首诗中和李商隐心有灵犀的可能是个歌妓,历史小说家高阳认为是李商隐的小姨。后一首诗中的蓬莱仙女应该是个女道士。官场失意的李商隐开始做情场浪子。
大和七年(833年),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先是聘请杜牧为推官,后来又让他做掌书记,杜牧开始做“扬州牧”。城中大小官员、豪商巨贾的宴会上,从此多了一个每请必到、不请也到的杜郎。二十四桥附近的花街柳巷,经常有歌妓拒绝接客,因为杜牧答应帮她们赎身从良。
在这里,他又看上了一个小美女。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对于这段时间的荒唐,杜牧在《遣怀》中不打自招。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牛僧孺不放心杜牧,派几个精明能干的便衣卫士暗中保护。大和九年(835年),杜牧奉调回京。临行前牛僧孺除了礼物之外,还送给他一个神秘的箱子,吩咐他到了路上再打开。杜牧感觉箱子沉甸甸的,出城之后迫不及待打开,一看全是负责保卫他的卫士发回的平安帖。杜牧这才知道这几年在风月场所争风吃醋从未吃亏,不是因为他的武功文采,而是牛僧孺暗中护卫。
李商隐看见令狐绹对自己爱理不理,知道在长安等待下去暂时不会有任何结果,所以接受了桂管观察使郑亚的邀请。大中元年(847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来到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是我们在李商隐的诗中看不见漓江风情和阳朔胜景。“春物岂相干,人生只强欢”,他依然躲在自己的小楼里自艾自怨。
晓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可是看起来真不像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壮年的作品。忧能伤人,思虑过度的诗人已经有了迟暮之感。
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只好回到京城长安。他写信向令狐绹求助,再次吃了闭门羹,只好通过考试又做回县尉,这次是去周至。他和王维一样,十年之后又回到起点。白居易也做过周至(盩厔)尉,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文才,曾经开玩笑说要投胎做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也有意思,后来为儿子取名白老。可惜白老遗传变异,完全没有白居易和李商隐的才气,因此遭到刻薄的温庭筠讽刺。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作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前面说过,分司东都的官员大多是虚衔,只有御史有实权。所以别看监察御史只是正八品下的小官,但是洛阳的文武百官颇为忌惮。
已经退休的司徒李愿是西平王李晟的儿子,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的那位名将李愬的兄弟。他在洛阳闲居,钟鸣鼎食,歌舞升平,美女如云。洛中名士都把受邀去李家参加宴会看作身份地位的象征。可是杜牧身为宪兵司令,李愿不敢邀请。杜牧心里痒痒,竟请人向李愿致意,希望可以赴宴,保证不找麻烦。李愿只好给他送了请柬。杜牧不管什么尊卑辈分,直接坐在李愿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家的舞姬,一边喝酒一边问。
“听说有个叫紫云的万里挑一,她在哪里?”
李愿指给他看。杜牧盯着紫云看了半天,点头说:“果然名不虚传。司徒如果想把她送给我,别不好意思说,我这人很随和。”
李愿笑弯了腰。那些歌妓也一起绝倒,乱了舞步。杜牧举杯一饮而尽,即席赋诗。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开成二年(837年),杜牧做了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团练判官,随即入朝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又从膳部比部员外郎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在宰相周墀帮助下,回朝做了司勋员外郎。
李商隐担任周至尉时间不长,也被调回京城。
这段时间晚唐的两大才子有过交集。李商隐写了《杜司勋》表示仰慕之意。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曾经有美少女为了他耽误终身。那些公主贵妇和女道士愿意做他情人,肯定也是因为他的才名。可是他回首平生,却发现自己无论考试还是做官,都必须依赖权门。此情岂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气昏。李商隐写过很多咏史诗,讽刺昏君是不变的主题。隋炀帝和唐玄宗都未能幸免,即使史上口碑不错的汉文帝,也被李商隐一招致命。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大中三年(849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做他的幕僚。离开长安之前,李商隐登上乐游原,留下一首五言绝句。
登东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中四年(850年),杜牧出为湖州刺史。在赴任之前,他也来到乐游原。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的皇陵。李商隐的诗一般理解为对大唐帝国的前途感到担忧,而杜牧似乎是抱怨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希望自己出生在可以大显身手的贞观年间。杜牧很认真地写过一些军政文章,注释过《孙子兵法》,显然希望自己能像祖父杜佑一样出将入相。
但是他风流才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没人想听他纸上谈兵。杜牧也不生气,高高兴兴赴任湖州刺史,既为了当年看上的那个小美女,也为了他的弟弟。他弟弟名叫杜顗,在杜牧及第四年后考中进士。可能是因为天分不如哥哥,所以他读书特别努力,竟因此得了很严重的眼疾。他做过镇海节度使李德裕的巡官,太和末年以咸阳尉直史馆,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九江等地亲友处闲居养病。封建社会的官员俸禄和地方财政挂钩,杜牧一直在天下最富的江浙做官,除了喜欢烟雨江南,就是希望多弄点钱帮弟弟看病。
杜牧做湖州刺史不到半年,弟弟杜顗便撒手人寰。料理好弟弟的丧事后,杜牧才有时间去找那个小美女。此时距离当年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当年那位小萝莉不但已经嫁人,而且孩子生了一串。杜牧让人把她母亲找来。老妇人手边牵着自己的外孙。
“你不是答应把女儿嫁给我吗?为什么言而无信?”
“原来约定的是十年,我女儿为了等大人,差点嫁不出去,所以不守信用的是大人。”
杜牧无可奈何,只好给孩子拿了些瓜果铜钱送走老妇人。老妇人走后他喝得大醉,写了一首诗抒发心中郁闷。
怅别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李商隐运气也不好,由于他的恩主卢弘止在大中五年(851年)春天病故,他不得不另谋出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的妻子王氏又在这年春夏间病逝。温婉美丽的王氏是李商隐生命中最美好的遭遇,她的离去是对李商隐的致命打击。李商隐和元稹都是出身贫寒娶了豪门千金,他们在婚后都有过情人,但是妻子去世之后却无比怀念。他们深情眷念的背后多少有些辜负爱人的悔恨。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随自己去剑南。李商隐把子女安顿好,跟随柳仲郢去了四川梓州幕府。李商隐在四川生活了四年,他的名作《夜雨寄北》就写于这段时间。这首诗有的版本名叫“夜雨寄内”,但此时王氏已经香消玉殒,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寄给妻子的可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临走时安排李商隐做了盐铁推官。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两三年,离任北返。归途重过圣女祠,写下这首在我心目中仅次于他的《锦瑟》的好诗。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湖州当地名士沈亚之早年是杜牧的友人,不过杜牧做湖州刺史时他已经去世将近二十年。杜牧抽空去凭吊了好友的故居,写了一首凄美的悼念诗《沈下贤》。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大中五年(851年)杜牧回到长安,先后做了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升为中书舍人。大中六年(852年),杜牧觉得人生已经无可留恋,自己写好墓志铭,烧毁文稿从容离开人间。我觉得潇洒一生的杜牧所以在五十岁的时候离开人间,是因为他不想让人看到他老态龙钟的一面,就像很多天姿国色的美人不想让人看到她们已经憔悴的容颜。
李商隐在家闲居期间,以《锦瑟》总结自己一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玉蕴蓝田,珠还沧海,李商隐离开人世,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生前失意,即使死后在传说中依然是个落魄书生。宋人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了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
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有个衣衫褴褛的书生后来居上,站在船头高声吟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众人击节称赞,正要请教书生高姓大名,却发现他已经不见踪影。大家这才想起此人面孔陌生,后来回去翻书发现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作品,醒悟那书生是李商隐的游魂。
李商隐的诗歌影响深远,但是却像巫山神女一样如梦如幻。金朝文学家元好问对李商隐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的《论诗三十首》之一专论李商隐。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