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圆了,在海边……》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樊洛平

于宗信

月儿圆了,在海边。

潮涨了,那茫茫天边的大海上,波涛滚滚,一浪接一浪,涌向大陆的海岸,拍打着礁岩、峭崖。

发出了一声声低语。

是彼岸同胞心底的低语。

是的,潮涨的时节,彩色的贝壳,乘着雄风急浪来了;回归的游鱼,驾着流云虹霓来了。

潮是刚健的。

潮是柔美的。

溶进星星点点的归帆里。

溶进明明洁洁的月辉里。

我站在海边。

潮水的浪珠,溅湿了我的裤脚:

海风的甜蜜,给予我清新的意。

浪,又涌了过来,滚动着涌了过来,是为领略大陆上圆月的光辉吗?是为了领略欢庆的喜悦吗?

月儿圆了,在海边。

海峡是一个沸腾的海。

海峡是一个欢乐的海。

我感到华夏胞亲的心底,正是这样一片大海。

海的力量是无穷的。

海的生命是永恒的。

月儿圆的时候,正涨大潮。

月儿圆的时候,思念故乡。

圆月与海潮无疑是全文的中心意象。古往今来,圆月这种自然现象,被人们赋予强烈的主观色彩,浸润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江山的废兴,人事的沧桑会成为过眼烟云,而明月带来的绵绵情思却缠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作为民族团结、祥和的象征,人间至情美好的祝福,故乡情结绵长的寄托,月儿圆的时候,曾经牵动多少天涯游子的心,更何况是海峡两岸同望一轮明月!文章在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起笔,自然蕴含了独特的情感意境。如果说,圆月代表了团圆的意向,海潮便是彼岸那无边的心潮。月圆是思念的季节,涨潮是回归的时候,月圆与潮涨相辅相成,思念与回归顺理成章。所以有了彼岸同胞声声低语的企盼,有了大陆人民千呼万唤的热望。明月与海潮连接了海峡两岸,统一与团圆沟通了炎黄子孙,华夏胞亲的心海,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永恒的生命。由此看来,圆月与海潮这两种意象,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既是作品的核心意象,又呈现出情感的辐射状态。这使得短短的一首散文诗,成为浸濡着民族情感、文化意蕴等多种内容的艺术载体。

情是贯穿这首散文诗的生命线。作者望明月而生情,闻海潮而诉情,情满字里行间。海峡隔不断民族的情思,两岸拥有共同的明月,这成为作品中最动人的情愫。为了表现这浓得化不开的情,表现这渴望祖国统一的民族亲和力。作者在情与景交融、人与自然共鸣的意境中,精心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氛围,透过诗的语言,美的文体,唱出了海峡两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细细品味,作品的感人魅力,正是由情而生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