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作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916-1921年间存在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这一流派的宗旨是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和常规,反对文学艺术,甚至包括达达主义本身在内。达达主义者奉行的思想原则是“破坏一切”,他们的名言是“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法国人特里斯唐·查拉*和几个法国年轻诗人在瑞士苏黎世伏尔泰小酒馆成立了一个文艺小组。命名时,他们随便翻开一部字典,用手任意一指恰指在“Dada”(“Dada”是幼儿语言,含义为“马”。“达达”便是“Dada”音译)这个词上,于是就以“Dada”命名他们自己的小组和所提倡的文艺运动。聚集在这个小组中的还有阿尔普、巴尔、塞尔内、于埃森贝克、扬科等人。著名诗人勃勒东*、阿拉贡*、苏波*也曾一度加入这一运动。1919年,勃勒东、阿拉贡、苏波在巴黎创办一个名叫《文学》的杂志,所取之意,实为“文学”的反义,也表现了达达主义反对文学艺术的极端观点。同年底,查拉来到巴黎,《文学》杂志立即成了达达主义的喉舌。1921年,巴黎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主义的纸人,把它推进塞纳河“淹死”,这一行动予示了达达主义的消亡。接着,勃勒东和苏波发表第一部超现实主义*作品《磁场》,同时出版第二集《文学》杂志,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达达主义从此也就被超现实主义所代替,不得不消声敛迹。1924年,有人将达达主义的各种宣言汇编出版。1945年出现的“字母派”*,重又提出了达达主义的要求,这实是达达主义的幽灵再现,在文学史上,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达达主义未能产生出象样的作家与作品。在查拉和其他一些人的作品中出现的是梦呓一般混乱的语言,荒唐和怪诞的形象,不可思议和不可捉摸的题旨。这种文学现象,正是他们反传统、反常规,反对一切有意义事物,也反对文学艺术的思想观念的表现。达达主义甚至还有哲学和政治的目标。他们提倡暴力游行,这是他们“破坏一切”世界观在政治上的体现。达达主义的思想纲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精神产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青年人仇恨战争,仇恨支持这个战争的精神世界。他们要否定这场战争和这场战争支持者的精神世界,但又不知道用什么新事物和新的精神世界来代替它们,于是他们就要求“破坏一切”了。他们的主张自然是荒谬的,他们提倡的文学运动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只能是“一闪”;事实也只能如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