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谏太宗十思疏》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徵

【题解】

魏徵,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以敢于“犯颜直谏”着称,先后共向唐太宗陈事200多次,深受太宗皇帝的器重。唐太宗年轻时跟随父亲打天下,艰苦创业,随着功业日隆,日渐追求享乐,大建庙宇宫殿,在民间广搜珍宝,劳民伤财。魏徵对此十分担忧,多次上书劝谏,规劝唐太宗不忘隋朝灭亡的教训,修德图强。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69];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70],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71],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注释】

[69]浚:疏通水道。

[70]神器:老子称天下为神器,指帝位。

[71]域中之大:天地间的重要位置。域中,天地间。

【译文】

我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要想使水流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想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累道德和仁义。没疏通水源却希望水流能够长远,根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厚实却希望国家安定,我虽然是极其愚蠢的人,但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英明智慧的人呢?君主承担帝王的重任,身处天下最高的地位,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戒除奢侈,厉行节俭,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想使树木茂盛,堵塞源泉想使泉水流得长远啊。

【原文】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7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73],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74],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75],所宜深慎。

【注释】

[72]景命:上天授予帝王君位的大命。景,明、大。

[73]殷忧:深重的忧患。殷:深。

[74]董:监督。

[75]载舟覆舟:比喻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如舟与水,水能载舟,也能颠覆之。

【译文】

但凡古代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具有良好开端的确实很多,但能贯彻到底的实在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巩固天下困难的缘故吗?也许是他们在创业的时候遇到深重的忧患,一定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得到天下之后,便放纵自己的意志傲视他人。竭尽诚心,就是吴、越这样的仇人也会团结一致;傲视他人,就是亲人也会视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虽然可以用严刑来责罚他们,用威势来震慑他们,但最终仍然是只图免除刑罚,而心里却不会怀念仁德,他们表面上恭敬但内心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百姓的力量。百姓像水,百姓像船,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颠覆船,这是应当特别谨慎对待的啊。

【原文】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6];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77],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78]。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注释】

[76]牧:这里指修养。

[77]简:选择。

[78]垂拱而治:垂衣拱手,形容无为而治。

【译文】

假如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到以知足之心来警戒自己;想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以适可而止来安定民心;身居高们时,就想到应该谦虚平和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游玩,就想到君王一年最多三次打猎的规定;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必须始终谨慎;忧虑自己受蒙蔽,就想到要虚心采纳臣下的建议;害怕谗言奸邪,就想到要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恩于他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之恼而滥施刑罚。要完全做到上面的十个方面,弘扬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选择好的意见加以听从,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使出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献出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一起努力,君主就可以拱手而治。何必一定要君主劳神费心,代替百官的职事而劳动自己呢?

【评析】

本文是魏徵为规劝唐太宗所上的奏疏,谏疏的目的是希望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为保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文章开篇就用“固根本”、“浚泉源”作比喻,然后逐渐过渡到“居安思危”上来,分析统治者在初期能励精图治,晚年却功败垂成的历史现象,总结其原因是不能“竭诚以待下”。

进而提醒太宗要“戒奢以俭”,并提出了从十个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即要做到“十思”,指出君王在政治上要慎始善终,礼贤下士;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生活上要崇尚节俭。同时也反映了谏臣的刚正不阿的个性和政治家深邃独到的眼光。

魏徵的谏疏有理有据,他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将比喻作为一种推力手段,以达到生动、直观的效果,从而使本文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十思”,犹如格言警句,令人刻骨铭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