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兰亭集》序
简介
本篇选自《王右军集》。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十四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赋诗,后来汇编成集,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它写了此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兰亭序》。文中描写了兰亭景致以及集会乐趣,反映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③,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④。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①修禊(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以去除不祥。 ②觞(shānɡ):酒杯;流觞曲水:古代的一种游宴方式,是以酒杯盛酒放在弯曲的水上漂流而下,集会的人列坐水滨,酒杯停在谁跟前,谁就取杯饮酒。 ③嗟(jiē)悼:叹息、悼念。 ④一死生:意指生死没有区别;齐彭殇:意指人的生命寿夭相等,长短一样。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之年。暮春三月的上旬,我们聚集在会稽山阴县兰亭,举行修禊之事。众多贤达来赴会,老老少少都聚集。这里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与修长的翠竹,又有清澈急湍的溪水,曲折似带,映衬着两旁的景物,我们用这流水做“流觞曲水”的游戏,席地坐在岸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鸣的盛况,但边饮酒边咏诗,也足以畅抒深沉的感情。这一天,天晴日朗气爽,和风温煦舒畅。仰观天宇浩渺无际,俯察大地品物繁多,纵目观赏,驰骋情怀,足以使耳目得到最大的享受,实在令人愉快!
人们在这世上相聚,转瞬度过一生。有些人喜欢倾诉抱负,在一室之内促膝谈心;有的人则因物寄情,放浪旷达,无拘无束。虽然各自情致万殊,或静或动,但当他们为自己的境遇而高兴,一时间怡然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是不会察觉到时光飞逝、老之将至的。等到他们对自己所倾心的事物感到厌倦,情随事迁,无限的感慨也就油然而生。过去的乐事,转眼间成了往事,尚不能不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造化而有长有短,最后不都得归于终结?古人说:“死与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这岂不令人哀痛吗?每当我看古人发生感慨的缘由,便发现他们与我不谋而合,读他们的文章没有不使我感叹哀悼的,对此我也不能完全明白。由此而知那种等同死生的说法是荒诞的,寿夭无别的观点也没有根据。后人看我们,犹如我们看古人一样,多么令人悲伤啊!正因为如此,我才逐一记载当时参加集会的人士的姓名,收录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人事各异,但使人感慨抒怀的原因却往往是一致的。后代读到这本诗集的人,也将会为这些作品而感动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