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是对橘树的赞美和歌颂。橘树是楚国普遍种植的原生果树,四季常青,花果香甜,为君子之树。据我国植物学家研究也表明,古代南楚之九嶷山区是世界著名的橘树原生地之一(今湖南瑶族千家峒周围深山老林里还保留了一些野生橘树,历史十分悠久。)宋朝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证说:“《禹贡》:淮海惟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汉书》: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异物志》云:橘为树,白华赤食,皮既馨香,又有善味。”从《橘颂》的“嗟尔幼志”、“年岁虽少”等言语,便可以看出《橘颂》的写作年代应为屈原少年时期。屈原的这种精神正是梁启超所讲的“少年”的精神。这首诗通过咏物和抒情的紧密结合,表现了作者早期对纯真美好品德的追求。楚辞研究大家林庚先生在其《林庚楚辞研究两种》中曾对《橘颂》这样评价:“《橘颂》所写的是一种清醒的性格,这正是屈原的性格。战国时期正处在统一的国家观念将趋于成熟而还未成熟的演进过程中,它一方面在逐步接近形成,一方面又在不断打破局限,人们因此可以有国家观念,也可以没有。当时的才智之士往往漫游于列国之间,以取得霸王之道的发展。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也往往只是具体地体现在对乡土的热爱上。”又说:“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具体的还是集中在要求‘美政',反抗权贵的政治斗争的内容上。……当时权贵之间的‘虚伪'、‘贪婪',成了屈原的反面镜子。屈原此后作品中的斗争矛头始终就是针对着当时楚国宫廷中腐朽的贵族势力的。……屈原把这种‘不迁'的精神推而广之,便成为他坚定不屈的人格,便会成为人生的中流砥柱。”《橘颂》所体现的屈原的“醒觉”精神、“不迁”精神(不迁于志、不流于俗、不离于国)、“独立”精神对于“中国人精神”、知识分子良心的形成影响深远。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正是对屈原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原文】
后皇嘉树 ① ,
橘徕服兮 ② 。
受命不迁 ③ ,
生南国兮 ④ 。
深固难徙 ⑤ ,
更壹志兮 ⑥ 。
绿叶素荣 ⑦ ,
纷其可喜兮 ⑧ 。
曾枝剡棘 ⑨ ,
圆果抟兮 ⑩ 。
青黄杂糅 ,
文章烂兮 。
精色内白 ,
类可任兮 。
纷缊宜修 ,
姱而不丑兮 。
嗟尔幼志 ,
有以异兮 。
独立不迁 ,
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 ,
廓其无求兮 。
苏世独立 ,
横而不流兮 。
闭心自慎 ,
不终失过兮 。
秉德无私 ,
参天地兮 。
愿岁并谢 ,
与长友兮 。
淑离不淫 ,
梗其有理兮 。
年岁虽少,
可师长兮 。
行比伯夷 ,
置以为像兮 。
【译文】
橘树是得天独厚的好树啊,
它来到南方习惯了当地的水土。
天生不能移栽到北方啊,
只能生长在江南之地。
它根深蒂固很难移植,
这是意志专一的缘故。
绿叶白花,
长得那么茂盛喜人啊。
枝条层层小刺锋利,
果实圆圆饱满啊。
青的和黄的错杂分布,
色泽鲜艳光彩绚丽。
表皮晶莹果瓤洁白,
就像可担重任的人一样。
香气浓郁修剪适当,
姿态美好出类拔萃。
赞叹你从小的志向啊,
有与众不同之处。
禀性独立不随意改变,
难道不令人备感欣喜?
根深蒂固难以移植,
心胸开阔别无所求啊。
超越俗世特然独立,
敢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啊。
节欲谦虚,
自始至终不出纰漏啊。
具有刚正无私的品德,
可与天地相合啊。
希望我们的时间一起度过,
愿我们的友谊长存啊。
你容貌美丽行为端庄,
性格耿直坚持真理。
年岁不大,
却可为人师表。
品行高洁堪比伯夷,
种植你啊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注释】
①后皇:即后土,皇天,是对天地的尊称。嘉:美好。本句的意思是说橘树是得天独厚的好树。
②徕:同“来”,来到南方。洪兴祖《楚辞补注》指出:“徕与来同。《说文》云:周所受瑞麦来 ,天所来也。故曰行来之来。”服:适应,适应当地的水土。王逸《楚辞章句》认为:“言皇天后土生美橘树,异于众木,来服习南土,便其风气,屈原自喻才德如橘树,亦异于众也。”
③受命:领受天帝之命,即天生的意思。受命不迁是《橘颂》一诗的红线。所谓“不迁于志、不流于俗、不离于国”,如清钱澄之《庄屈合诂》所述:“橘之可颂在此,原之以橘自拟亦在此。”不迁:指不能移栽到北方。迁,徙。《周礼o考工记》记载:“橘逾淮而北为枳。”清钱澄之《庄屈合诂》认为:“受命不迁,得之于天也。深固难徙,存乎志也。惟有志乃能承天。”
④南国:江南。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言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也。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亦不可移徙。”
⑤深固:根深蒂固。徙:移植、移栽。
⑥更:更因为。壹志:专一的意志。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见橘根深坚固,终不可徙,则专一己志,守忠信也。”王船山《楚辞通释》指出:“难于徙而更易之,其志壹矣。橘不踰淮,喻忠臣生死依于宗国。”
⑦绿:青。素荣:雪白的花朵。素,白。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证说:“《尔雅》:草谓之荣,木谓之华。此言素荣,以通称也。”王船山《楚辞通释》认为:“素荣,白华也,喻志行修洁。”
⑧纷其:其纷,形容橘树长得那么茂盛。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言橘青叶白华,纷然盛茂,诚可喜也。以言己行清白可信任也。”
⑨曾枝:枝条累累。曾同“增”,层叠的意思。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证说:“《方言》曰:凡草木刺人,江湘之间谓之棘。注引曾枝剡棘。”剡(yǎn俨)棘:指橘树上的锐利的小刺。王逸《楚辞章句》指出:“剡,利也。棘,橘枝,刺若棘也。”王船山《楚辞通释》认为:“剡,锐也……喻贞介与俗相拒。”
⑩抟(tuán团):同“团”,圆圆的。这里用来形容橘的形状团团圆圆。王逸《楚辞章句》考证说:“抟,圜也。楚人名圜为抟。言橘枝重累,又有利棘,以象武也。其实圆抟,又象文也。以喻己有文武,能方圆也。”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证说:“圆果,一作圜实。抟,一作槫。”《说文》云:“抟,圜也。其字从手。”
杂糅(róu柔):混杂。因橘子渐次成熟,所以有“青黄杂糅”的情况。洪兴祖《楚辞补注》指出:“青黄杂糅,言其外之文;精色内白,言其中之志也。”
文章:指橘皮的颜色。烂:灿烂,光彩鲜艳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认为:“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以言己敏达道德,亦烂然有文章也。”
精色:指橘子的表面晶莹。精,明。王船山《楚辞通释》指出:“类人有精白之心,可托以大任。”
类:类似,犹如。可任:一作“任道”,指可以担当重任的人。王逸《楚辞章句》认为:“言橘实赤黄,其色精明,内怀洁白,以言贤者亦然,外有精明之貌,内有洁白之志,故可任以道而事用之也。”
纷缊(yūn晕):香气浓郁。纷同“芬”。缊同“氲”(yūn晕)。王船山《楚辞通释》分析说:“纷缊,剖之而香雾靡微也。类人之修能合宜,芳美发见而无恶。”宜修:美好,这里形容修饰得体。
姱(kuā夸):美好。不丑:出类拔萃,无比。丑:类,比。王逸《楚辞章句》认为:“言橘类纷缊而盛,如人宜修饰,形容尽好,无有丑恶也。”
嗟:赞叹。
以异:与众不同的地方。王逸《楚辞章句》认为:“言嗟乎众臣,女少小之人,其志易徙,有异于橘也。”
独:独立的性格。不迁:坚定不移。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屈原言己之行度,独立坚固,不可迁徙,诚可喜也。”
深固难徙:指橘树根深蒂固难以移栽。洪兴祖《楚辞补注》指出:“凡与世迁徙者,皆有求也。吾之志举世莫得而倾之者,无求于彼故也。”
廓:广大空阔,这里用来形容心胸开阔。无求:无所追求。
苏世:醒世。对浑浊的世俗保持清醒的头脑。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辨说:“死而更生曰苏。《魏都赋》曰:非苏世而居正。”陆时雍《楚辞疏》认为“苏”当做“疏”,有疏远之意。汤炳正《楚辞今注》也认为“苏”即“疏”,“疏世”,言“远离世俗”。其说可参。
横:横渡。这里用行船比喻人的性格不肯随波逐流。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言屈原自知为谗佞所害,心中觉寤,然不可变节,犹行忠直,横立自持,不随俗人也。”
闭心:关闭内心,即节欲。自慎:谦虚谨慎。
不终失过:不犯过错。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言己闭心捐欲,敕慎自守,终不敢有过失也。”
秉德:保持美好的品德。秉,执。
参天地:与天地相合。古人认为天地是秉公无私的。参,合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言己执履忠信,行无私阿,故参配天地,通之神明,使知之也。”
谢:去。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辨说:“《说文》云:谢,辞去也。此言己年虽与岁月俱逝,愿长与橘为友也。”
长友:长期为友。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言己愿与橘同心并志,岁月虽去,年且衰老,长为朋友,不相远离也。”
淑:善良的意思。离:通“丽”,美丽之义。
梗:耿直、正直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耿直。理:纹理,这里比喻通情达理。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言己虽设与橘离别,犹善持己行,梗然坚强,终不淫惑而失义也。”
可师长:可做兄长、可为师表。王逸《楚辞章句》说:“言己年虽幼少,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洪兴祖《楚辞补注》也说:“言可为人师长。”
行:品行。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辨说:“行,下孟切。比,音鼻,近也。韩愈曰:伯夷者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屈原独立不迁,宜与伯夷无异。乃自谓近于伯夷,而置以为像,尊贤之词也。”伯夷:商朝孤竹君之子,以品行高洁闻名。伯夷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因此,古人把伯夷视为清高有节操的人。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伯夷,孤竹君之子也。父欲立伯夷,伯夷让弟叔齐,叔齐不肯受,兄弟弃国,俱去之首阳山下。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谏之曰:父死不葬,谋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左右欲杀之,太公曰:不可。引而去之。遂不食周粟而饿死。屈原亦自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故曰:以伯夷为法也。”
置:同“植”,种植。一说树立。王船山《楚辞通释》说:“置,植也。”像:榜样。王逸《楚辞章句》说:“像,法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