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学·《圣经·旧约》·耶利哥之役》原文与赏析
《旧约·约书亚记》第6章
耶利哥的城门因以色列人就关得严紧,无人出入。耶和华晓谕约书亚说:“看哪,我已经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并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你们的一切兵丁要围绕这城,一日围绕一次。六日都要这样行。七个祭司要拿七个羊角号走在约柜前。到第七日你们要绕城七次,祭司要吹号角。你们听见号角声,众百姓要大声呼喊,城墙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勇往直前。”嫩的儿子约书亚召了祭司来,吩咐他们说:“你们抬起约柜来。要有七个祭司拿七个羊角号走在耶和华的约柜前。”又对百姓说:“你们前去绕城。带兵器的要走在耶和华的约柜前。”
约书亚对百姓说完了话,七个祭司拿七个羊角号走在耶和华面前吹着,耶和华的约柜在他们后面跟随。带兵器的,走在吹号角的祭司前面,后队随着约柜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不可呼喊,不可出声,连一句话也不可出你们的口,等到我吩咐你们呼喊时,那时才可以呼喊。”这样,他们抬着耶和华的约柜围城绕了一次。众人回到营里,就在营里住宿。
约书亚清早起来,祭司又抬起耶和华的约柜。七个祭司拿七个羊角号在耶和华的约柜前,时常行走吹角。带兵器的在他们前面走。后队随着耶和华的约柜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第二日,众人又围城绕了一次,就回营里去。六日都是这样行。
第七日清早,黎明的时候,他们起来,照样绕城,惟独这日把城绕了七次。到了第七次,祭司吹起号角的时候,约书亚吩咐百姓说:“呼喊吧,因为耶和华已经把城交给你们了。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只有妓女喇合,与他家中所有的,可以存活,因为他隐藏了我们打发去的使者。至于你们,务要谨慎,不可取那应当毁灭的物品,恐怕那样就会连累以色列的全营,使全营受诅咒。惟有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要归耶和华为圣物,入耶和华的库中。”于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听见角声,便大声呼喊,城墙就塌陷了。百姓攻进城去,人人勇往直前,将城夺取。又将城中所有的,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驴,都用刀杀尽。
约书亚吩咐当探子的两个人说:“你们进那妓女的家,照着你们向他所起的誓,将那女人和她所有的,都从那里带出来。”当探子的两个少年人就进去,将喇合与她的父母、弟兄,和她所有的,并她一切的亲眷,都带出来,安置在以色列的营外。众人就用火将城和其中所有的都焚烧了。惟有金子、银子和铜铁器皿,都放在耶和华殿的库中。约书亚却把妓女喇合与她父家,并她所有的,都救活了。因为她隐藏了约书亚派去窥探耶利哥的使者。当时约书亚叫众人起誓说:“有重修这耶利哥城的人,当在耶和华面前受诅咒。他立根基的时候,必丧幼子。”耶和华与约书亚同在。约书亚的声名传扬遍地。
本篇记载了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强渡约旦河,进入迦南地区后,在耶利哥城和艾城与迦南人交战的传说。
在史学家的论著里,历史上是否存在着这两次战役,至今还是一个谜。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区之前,耶利哥城和艾城就早已成为废墟了。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此篇可以称得上是战争体裁的佳作。作者把两次战役写得各自独具特点,千变万化,不重复,不呆板,更为巧妙的是,他将两个完全独立的战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那种微妙的内在联系,充分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使得整个战争进程有张有弛,战争的结局合情合理。
耶利哥城战役的描述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没有战斗场面的细节描写,而用大量的笔墨来渲染以色列军队和耶利哥城守军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使读者处于没有战争的战争环境之中。以色列人顺利地强渡约旦河后,士气高昂,经过约书亚对部落的整顿,军威大振。面对耶利哥城,初次登上迦南地区的以色列人怀着求战的急迫心情,视其为弹丸之地,充满着摧枯拉朽的必胜信心,跃跃欲试;耶利哥城守军恰恰相反,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的消息已使他们胆战心惊,亲眼目睹了强大的以色列军队后,更增添了几分恐惧,惶惶不可终日,紧闭城门,严加防范,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以色列军队的进攻。约书亚以军事上的优势为后盾,继续向耶利哥城守军施加心理压力。他命令手执武器的士兵在前面开路,七个祭司各持一只羊角号紧随其后,边走边吹,祭司后面是约柜,以色列百姓成群结队在最后面,每天并不攻城,只是绕城一周,向城内示威。耶利哥人看着这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的壮观的异族大军,更加恐惶。一连六天,天天如此,守军的紧张心情无以复加。第七天,以色列的队伍绕城六圈,队伍中只有羊角声呜呜,其他人只是静静地前进,第七圈时,随着羊角声,全军一起大声呐喊,瞬间,古老的耶利哥城墙坍塌了,以色列军队争先越过残垣断壁,冲进了耶利哥城。后世有人经过研究认为,以色列人是用火药炸开了城墙,每天绕城一周的行动是为了转移耶利哥人的视线,迷惑守军。可我们倒愿意相信是以色列人的羊角吹倒了耶利哥城墙的这种神奇的传说。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除了军事实力的对比外,还有军心士气的对比,在情绪激昂的军队面前,耶利哥城不攻自破的可能性并非没有。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这样的浪漫主义处理方法更能震撼读者。我国有过孟姜女哭倒长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在远隔千里的异国他乡,也有一个羊角吹倒城墙的战争故事。两个古老民族的想象力竟然如此相似,倒是比较文学的绝好素材。
艾城战役则完全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战争经验,这使其能够细致而详尽地记述整个战役的真实过程,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战争的客观规律,不论是气势宏大的场面,还是起伏跌岩的细节都能贯穿在战役胜负这个主要脉络上,成功地记载了一次战例。正是由于这种精彩的描写,使我们阅读艾城战役这一章时,丝毫感觉不到是在看一部枯燥的宗教典籍,而是在阅读一部描写战役的生动有趣的史诗。
耶利哥城之战的轻易获胜,把以色列人的自信变成了骄傲和轻敌,包括他们的统帅约书亚。虽然在艾城战役前,以色列人也对该城进行了侦察,得到的却是虚假的情报。约书亚对此也未作认真的分析研究,便得出了只需要少量军队即可攻克艾城的结论。3000人的以色列军队向已有充分准备的12000人的艾城发起了攻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进攻艾城的失利,把沮丧悲观的情绪带给了以色列人,他们心理上的优势不存在了,约书亚却清醒了,他开始小心行事,为第二次进攻作了周密的布置。他了解到艾城守军的军事力量,调动了多于对方两倍以上的兵力,制定了以15000人佯攻西门,诱敌出城,30000大军埋伏在艾城北门为伏兵,伺机攻城的计划。约书亚还要亲率佯攻军队,给对方造成其为主力的假象,以保证计划圆满实施。尽管计划已万无一失,约书亚并没有掉以轻心。他将进攻耶利哥城时私藏战利品的亚干抓起来处死,宣布其是第一次攻击艾城失利的罪魁。这种战前的动员是一举两得,一可以严明军纪,增强战斗力; 二可以推诿上次失利的责任,抹去以色列军队心理上的阴影。一场近50000人参加的壮观的战役迫在眉睫了。
5000以色列军队在统帅约书亚的率领下,向艾城西门发起进攻,艾城守军顽强抵抗,以色列军队开始溃退。艾城王准备重演第一次的胜利,毫无顾忌地打开艾城城门,向以色列军队追击,几千人跑,几千人追,几十里方圆的土地都被喊杀声所笼罩。当艾城军队全部出城后,约书亚向埋伏在北门的以色列军队发出了信号,30000大军立刻扑向敞开城门而没有守军的艾城。顿时艾城浓烟四起,火光冲天。艾城王发现城中火起,惊慌失措地调转军队去救艾城。约书亚的5000士兵如猛虎扑食反身杀向艾城王。战争瞬息万变,逃的变成追的,追的成了逃的。攻占艾城的30000军队也在占领艾城后,迅速将艾城军队包围起来。近50000人在艾城城下展开了厮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战斗结束了,12000名艾城守军全部躺在血泊之中,掺杂在他们之中的还有成千的以色列人,旷野上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一场悲壮的战斗结束了。但它在人们的脑海里久久不肯离去。其实,这场战斗在未开始前便结束了,因为以色列人把骄傲轻敌的包袱放在了艾城人的背上。
当然,上面所写是根据原文中粗略的描写想象出来的,但原作为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正是它能引人入胜的力量所在,也正是它所要产生的艺术效果。
两次战役各具鲜明的特点,一个气氛浓重,带有几分神秘,让人望而生畏;一个真实、曲折、扣人心弦。但耶哥利战役的影响是艾城战役所不能比拟的,“约书亚的羊角声”和“耶利哥城墙”成为了流传深广的典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曾引用过。这恐怕就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吧!
作品在描绘战争的同时,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约书亚。约书亚是摩西的继承人,在摩西生前,他便是摩西的得力助手,摩西死后,他挑起了带领以色列人返回迦南地区的重任。生活把约书亚推上指挥战争的位置,约书亚的性格也在战争中不断发展。战争迫使他必须具备勇敢、足智多谋、善于韬略等军事家的品格。他身先士卒,冒着危险亲率佯攻艾城的军队,而不是躲在后方指挥。他制定周密的计划,连埋伏军队的山沟都亲自察看。他对部队要求严格,对违犯军纪的士兵毫不留情;他讲信义,尽管有杀光耶利哥人的命令,但他却保护了掩护过以色列士兵的妓女喇合全家,因为他有过承诺。约书亚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在胜利面前,他盲目乐观,轻信了不准确的情报,不加核实,造成了第一次攻艾城的失败。他性格里还有几分狡诈,虽说让众人用石头砸死与进攻艾城失利毫无关系的亚干,是为了鼓舞士气和严肃军纪,但里面恐怕还带有推卸战斗失败的责任和维护自己威信的因素。战争也使他变得非常残忍,在他的命令下,耶利哥城和艾城片瓦无存,成为废墟。约书亚几乎一生都在指挥以色列民族东征西战,战争与他有不解之缘。在他最初指挥的两次战役中,他鲜明性格的形象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旧约》中,妓女形象不佳,地位低下,《旧约·创世记》第38章,当有人告诉犹大他儿媳妇当了妓女,而且因为行淫有了身孕时,犹大直截了当地说:“拉出来把她烧了。”只是得知儿媳的身孕是来自自己时,此事才算作罢。但本文的妓女喇合却是一个正面形象,她由于帮助了约书亚的军队,从而在耶利哥城破之日身家得以保全。这说明,人人都有追求正义和幸福的自由,人人都有获得拯救的权利,即使妓女也不例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