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王质》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小说、戏剧·王质》原文与赏析

任 昉

信安县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这篇写王质得道成仙的志怪小说,南朝梁任昉撰,载《述异记》。任昉,字彦生,乐安博兴(今山东寿光)人。《梁书》卷十四、《南史》卷五十九,均有传。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508)。仕宋、齐、梁三朝。历任奉朝请、尚书殿中郎、太子步兵校尉、中书侍郎、御史中丞、新安太守等职。“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焉。”起草即成,不加点窜”,是著名文学家,与沈约齐名,时有“任笔沈诗”之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小说特别是志怪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命财产没有保障。为避祸全身,世人往往侈谈鬼神,以为精神之寄托。另方面,“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些,都是神仙志怪小说得以滋长和发展的时代和思想方面的原因。

这则小说记事极为简洁,绝少夸张描写,只是以极为简练的语言,记下二仙童下棋,王质伐木入山观棋这么一件事。简洁得近乎白描,不设一辞而情境自见。王质性颇好棋,置斧于地而专心观棋,忘记时间,忘自己砍樵任务,专注于棋的情境,以及二仙童“棋而歌”,奕棋乐趣,赐物,直至弈毕,呼曰“何不去?”其声音神态,莫不栩栩如生,是志怪小说中少有的叙事白描佳品。

此记虽然短小,但却含有丰富的佛理禅趣。

孟郊《烂柯石》诗: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编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

《全唐诗》卷380

可谓深得王质事的佛理禅趣。

这佛理禅趣,全在“有限”“无限”四字。二仙童弈棋,王质观棋,时间是有限的,“俄顷”,言其短,时间不会很长;但五质听童子呼:“何不去?”从有限的时间中惊觉过来,视其“斧柯烂尽”,回到家中,“无复时人”,已见不到同时代的人了。真是“洞中方一日,世间几千年。”有限中包含无限,无限中包含有限。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有限’原是‘无限’;‘无限’原是‘有限’”,他认为,“苦能理解这点”,便了解禅了(《神与心理分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是有限的。正如孟郊诗所说:“双棋未编局,万物皆为空。”然而佛性却又是无限的。王质 “犹自凌丹红”,得道成仙,将有限的生命寓于无限之中。道家还认为,“道”是超越时间的,所谓无古无今,无生无灭。佛就在时间概念上脱离了现实世界。它虽然也接角事或物,但态度是超然的,如此篇中的弈棋的仙童,内心也完全是平静的,对于人和物,完全采取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一切都是自然的,无声无息的。所以,弈棋,柯朽,全都是自然中的事。完全用不着去着墨描写,显得是那样平静,那样自然。

王质事最早见于晋袁山松《郡国志》,后屡见于他书。《水经注》卷40 《渐江水》 引《东阳记》、《云笈七签》卷110《洞仙传》、唐丘光庭 《兼明书》、杜佑 《通典》卷182 《州郡十二》 以及 《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真仙通鉴》和一些舆地县志,也载王质事。

王质事影响久远。它不仅作为神仙传说而广为传颂,而且还被作为文学素材,写进戏剧。宋元戏文有《王质》,今存其目,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明无名氏杂剧有《烂柯山王质观棋》,今佚,《宝文堂书目》存其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