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寓言故事·烈火斗干柴》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经籍、寓言故事·烈火斗干柴》原文与赏析

猛火与诸干薪,结期七日,当大战斗。尔时,一切干树、草木、种种枝叶,悉共聚合,如须弥山。尔时,猛火有一亲友,而语之言:“汝今何故不自庄严?多有救援,助彼薪众;汝唯一己,何能当之?”时火答言: “彼怨虽多,我力能敌,不须伴傥。”

《烈火斗干柴》选自 《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大集经》略称 《大集经》,北凉昙无谶 (385—431) 等诸师各译一部分。“大方等”为大乘经之通名。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一世纪左右,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对佛的看法上,小乘一般认为释迦牟尼是觉者、教祖、传教师;而大乘则因强调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而把佛视为超人的存在。在追求理想上,大乘以成佛为目的;小乘则以追求成就阿罗汉为究竟。大乘致力于一切众生的解脱; 小乘则偏重于个人解脱。小乘不承认菩萨。在修持的方法上,小乘认为人生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生的本质,即由于种种行为(“业”)和种种烦恼(“惑”)而产生苦果,应当重 “教”尊“闻”,追求断业灭惑,不使再生,所以主张个人远离社会,隐遁禁欲。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非出家过禁欲生活不可。大乘认为人生问题不应孤立解决,应当全面解决,不仅自己要解除痛苦,也要使他人解除痛苦,也就是强调众生的 “共业” 的共同转化。《烈火斗干柴》这个故事,就是用来宣传佛教教义的。故事一开始就说:“猛火与诸干薪结期 (结期: 共同约定) 七日,当大战斗”。中国有一句俗语,是“火大没湿柴”。在烈火中燃烧时,即使将一些湿柴投进烈火中,也会化为灰烬,何况那些都是 “干薪”。干柴与烈火是一触即燃,瞬息即化为灰烬。但是那些干柴却与猛火约定,七天后,进行大战。干柴为了迎战猛火,在战前做着战斗的准备工作。这时,干柴又得到千树、草木、种种枝叶的援助,全和诸干薪聚集在一起,它聚集的力量——干柴,如 “须弥山”——即喜马拉雅山,也被叫做雪山。佛经中常以须弥山形容高大。用 “须弥山”做喻,显示了干柴雄厚的实力。

这时,猛火有一个亲友很担心,对它说:“汝今何故不自庄严(庄严:这里指准备、戒备)?多有救援,助彼薪众;汝唯一己,何能当之?”可是,火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回答说: “彼怨 (彼: 指敌人) 虽多,我力能敌,不须伴傥 (伴傥: 即伴党,帮助)。”猛火坚信自己的力量,可以烧毁堆积如须弥山的干柴。因为干柴越多,它的火势越烈,战胜干柴势在必然。

七天之后,烈火与干柴大战的情况如何?谁胜谁负? 寓言中对事情的发展与结局没有明确交待。它留给人们去思考。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可能有几种结果: 七天后,烈火与干柴的大战如期进行。烈火与干柴一接触,干柴即被火燃着,火焰由微到强,由小到大,瞬息火焰冲天,战火炽烈,这是第一个预料。第二个预料是到期之时,适逢大雨,干柴变湿柴,湿柴与火相触无法燃烧,大战无法进行。第三个预料,大战正在进行中,天降大雨,烈火与干柴揠旗息鼓,大战停止。这虽属偶然,但也有可能。另外,也许会有类似《旧杂譬喻经》中《鹦鹉救火》的那样情节出现。

烈火与干柴大战,谁胜谁负呢?一是不分胜败,各自实力没有损伤。这是第二个预料中出现的,即到期遇雨,不能进行大战。二是一伤一亡,伤的是干柴,亡的是烈火。这是最后两个预料中出现的,即战斗被雨制止,干柴虽被烈火烧掉一些,但没被烧光;烈火虽然烧掉一些干柴,但自己却被雨水浇灭,火势不复炽盛。三是烈火与干柴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这是第一个预料中出现的,即如期大战。干柴触烈火即燃,火焰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直到干柴化为灰烬,至此,柴尽、火熄,柴与火同归于尽。这就是烈火斗干柴的结果。

大乘佛教有十重禁戒:禁杀戒,禁盗贼戒,禁淫戒,禁妄语戒,禁酤酒戒,禁说四众过戒,禁自赞毁他戒(吹嘘自己,诋毁他人),禁悭惜加毁戒(贪婪而小气,并伤害别人),禁瞋心不受悔戒(对别人经常愤怒,不肯原谅),禁谤三宝戒(诽谤佛、法、僧)。烈火与干柴大战,是想凭借自己的火力,把干柴烧尽,这是要大开“杀戒”,并自我赞诩:“彼怨虽多,我力能敌,不须伴傥。”违犯了“自赞毁他戒”。它与干柴大战,必遭灭顶之灾,也就是说,违犯大乘佛教的戒律,必得恶果。干柴与烈火约期大战,也有违犯杀戒行为。“菩萨的本领,忍辱最是伟大,学做菩萨,对任何辱骂、毒打、虐待,不该计较。而干柴对烈火的挑战,不应应战。由于它与烈火约定下大战日期,到时大战,亦必遭瞬息化成灰烬之灾的恶报。按佛教的因果报应;心中起一恶念,就得恶报,所以必须慎独防微,不让恶念发生。当然,更不能违犯戒律行事。烈火与干柴大战,都违犯了戒律,他们必遭同归于尽的恶报。

这则没讲完的寓言故事,它的寓意是为宣扬佛理。宣扬什么佛理,寓言中没有挑明,让听故事的人自己去领悟,只要按照佛理去领悟,就能领悟到佛教的真谛。对这则寓言,如果把它作为一般的寓言故事来看,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领悟它的寓意。例如,干柴与烈火斗,等于自取灭亡,森林起火后,连碧绿的树木都会被火烧成灰烬,何况干柴呢!这个故事讽喻那些自不量力的人,不要自取毁灭。烈火的一个亲友劝说它,为它担心,它的“彼怨虽多,我力能敌,不须伴傥”的回答,说明它知己知彼。如果知道烈火与干柴大战,将与干柴同归于尽,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这则寓言,它讽喻那些自恃自己能战,而不知自己将与敌人同归于尽,盲目战斗的人。这是应引以为戒的。这篇简短的寓言,浅显易懂,却留下了无穷尽的意蕴,让人们回味,警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