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和李天麟(其二)》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曲赋文·和李天麟(其二)》原文与赏析

杨万里

句法天难秘,工夫子但加。

参时且柏树,悟罢岂桃花?

要共东西玉,其如南北涯!

肯来谈个事?分坐白鸥沙。

杨万里的这首和诗,紧承“其一”而来,再借禅语,谈他对写诗欲达“孤高”妙境必下学诗“工夫”的见解。“其一”强调的,是由“透脱”而达“孤高”的独创精神;这首“其二”,则重在阐发由“工夫”而达独创的实践过程。

“句法天难秘,工夫子但加。”这是本诗开宗明义的主旨。“句法”本指作诗的法度,但在这儿不指一般的硬格律、死规矩,而指自己深造有得的独创、妙契。它用杜诗“佳句法如何”的字面,而与“其一”的首联遥相照应。这种独创、妙契,似乎是不可捉摸的玄机,但是作者却明确指出,即使是天帝也难于守其奥秘,关键在于你只要深下工夫就能得到。“工夫子但加”,当然是为了协合韵律而对“子但加工夫”的倒置(“子”,君,你),不过“工夫”二字一旦倒置于前,就有了着力强调的效果。这大概正是作者为了突出重点所在着意安排的吧。

既然“工夫”如此重要,那该怎样获得呢?作者用“参时且柏树,悟罢岂桃花”作为回答。“参”、“悟”均是佛家语,“参”谓参会、寻究,“悟”谓觉醒、理解,它们常作参禅悟道的省语用。“柏树”之典见于《传灯录》:“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如何是祖师(达摩)西来意?’答曰: ‘庭前柏树子!’(‘子’语尾虚词)”。“桃花”之典出于《神仙传》:志勤禅师在沩山,因见桃花而悟道,作偈语曰:“自从一见桃花后,三十年来更不疑。”这两句意思是说:探究佛理之时,尚且得到 “庭前柏树子”的答对;参悟禅道之后,哪里只见眼前的桃花?作者以禅家所学的道不是靠言语解说来学的,所以师父随口举所见院中柏树来破徒弟的“意障”,比喻学诗必须亲自去实践、体验才行; 作者又以禅师因见桃花而悟道,有一个长期参禅的过程,比喻学诗必须不断参究,下够工夫,才有达到“透脱”的时候。这两句并非以诗谈禅,而是以禅喻诗,对仗精工,佛典的对,含蓄而又生动地紧承首联阐发了学诗的工夫。

由于这是首和诗,所以在表达学诗见解之后,笔锋一转,谈到想和对方聚会、樽酒论文之事。“东西玉”,即 “玉东西”的倒语,指玉酒杯,这在 《梦粱录》和王安石诗李璧注里都有明言。之所以倒语,在于一要调协平仄,二要搞好对仗。作者在与李天麟一起把杯谈诗,乃是表示尊重对方的良好愿望;然而,“其如南北涯”! 亦即是说: 怎奈一南一北,各在一方,不能如愿。“其如”,犹言岂奈,无可如何。“南北涯”,形容有如在水之两岸。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将对方引为同好的深情和急于跟诗友开怀论诗而不得的遗憾。

正因如此,作者迫不及待地向对方提出邀请——“肯来谈个事?”“个事”即指 “学诗”这件事,“个”犹如现代所说的“这”。邀请而用 “肯来”,以疑问句式出之,则分外表现出作者商量的口气,其中既有自己渴盼谈诗的期望,又有对朋友路远难来的谅解,十分真切的传达出作者既尊重对方又盼望对方的心态。只要对方一旦拨冗而来,作者即将与诗友 “分坐白鸥沙”而忘机谈诗了。王安石 《题舫子》有 “坐占白鸥沙” 之句,这里暗用其语,只因要与诗友对谈,故将王安石的一人 “坐占” 改成两人 “分坐”。“白鸥沙”,指鸥鸟栖止的沙洲野滩。作者选择这个与鸥鸟为伍的地方共友谈诗,正表现其不以世事为怀的 “透脱”胸襟和沉心诗艺、鸥鸟不惊的 “孤高”境界,那获得 “天难秘”之“句法”的 “工夫”也正在其中了。所以这个尾句虽有袭用成句之嫌,但从全诗脉络来看,倒有草蛇灰线、首尾呼应之妙,何况还使诗境顿然寥廓、余味悠然不绝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