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曾见过——黎明偷偷地闯进
夜的果园?
看,在东方的小路上,
茂密的茅叶草开着鲜花,
黎明,她又来了。
白色的乳汁溅满她浑身上下,
就像小牛,久久地吮吸母牛的乳汁。
她那擎着火把的双手,
闪着黑色、蓝色,
仿佛姑娘的嘴唇,嚼着熟莓子。
关在黎明的笼子里的鸟儿
冲了出来,在她的面前飞翔。
二
这第一声鸡叫,
来自东方还是西方?
没有人知晓。
而此刻,星星和黑夜的其他光束,
投射在鸡舍里的雄鸡身上,
它们互相吆唤着,
啼声传进海贝的内壳,
四面八方的啼声遥相呼应。
下海沉睡的黎明,
她回来了。
飞天的云雀带着歌声与她相会,
黎明来了,湿淋淋的沾满露水。
三
所有的星星,
熔炼在时间的坩埚里,
又在大海中冷淬,
结成了多立面的晶体。
一块奄奄一息的岩石,
夜将她的心奉献于这一使命;
她的渴念,
像磨坊的粉末,
在消融,渐渐地消融,
犹如风儿吹拂的尘灰,
——夜奇妙地分割着光的棱镜。
夜,这位工匠,
在自己不引人注目的墓地上,
树立起这座光的纪念碑。
(周国勇、张鹤 译)
【赏析】
《黎明》是雷佩里伏罗的诗歌代表作,为读者营造了一幅美妙的黎明景象。你曾看见过海边黎明时刻的景象吗?黎明就像一位调皮的姑娘,偷偷地溜进了夜的果园里,你看,就在东方的小路上,在那开满鲜花的茂密的茅叶草丛中,黎明像一位顽皮的少女一样溜进来了,花叶上的露珠像白色的乳汁一样溅满了她浑身上下。黎明时刻的天地一片灰白,久久地沐浴着夜的果园,就像小牛贪婪地吮吸母牛的乳汁一样可爱。暗沉的天边闪动着黑色、蓝色的光芒,那是太阳将要起床的信号,像是黎明女神擎着火把从遥远处慢慢走来;又像是刚刚嚼过熟莓子的姑娘的嘴唇一样美丽,在鲜红的底子上涂满了黑色、蓝色的果汁。早起的鸟儿从暗夜里冲了出来,在黎明时刻自由地飞翔着。第一声响亮的鸡叫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没人知道这叫声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只看见黑夜里的星光和月光照耀下的鸡舍里,一只只雄鸡们都已经醒来了,它们互相打着招呼,唱响了一天中最美妙的晨曲。雄鸡们的啼鸣像是传进了海贝内壳,发出巨大的回响,四面八方的鸡叫声遥相呼应,像是在热情欢迎黑夜里下海沉睡的黎明女神,她姗姗归来了,飞上天际的云雀唱着欢快的歌声与她在天边相会,黎明女神到来了,她像刚出浴的仙子,浑身湿淋淋的,在天地间撒满了露水。夜空中那灿烂的星星,经过了漫长的黑夜之后,像是经过了坩埚的熔炼,慢慢地隐没了,而黎明时刻的海面却波光闪动,犹如冷却了的星辰结成了多面的晶体。晨光里那块几乎被海水吞没的岩石,努力地探出了它的头颅,黑夜将她内心所有的热情都奉献给了黎明,她所有的渴望像磨坊里的粉末一样在黎明时刻开始渐渐地消融,犹如风儿吹拂的尘灰一样轻柔。黎明的天空因此而色彩斑斓,犹如被夜奇妙地分割着的光的棱镜一样。黎明就像是黑夜这位沉默的艺术巨匠,在自己不引人注目的墓地上,为自己树立起的一座光的纪念碑。
这首诗表面写黎明,写黎明到来之际的种种景象,但实质是对夜的赞叹,是夜孕生了黎明,是夜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成就了黎明的辉煌。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赋予了黎明这一景象各种意象,细致地勾勒出了黎明时刻光线的各种微妙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中的物象。全诗根据描写的侧重点不同而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黎明时刻天地间的整体景观,主色调是黑色和蓝色之间夹杂着露珠的乳白色;第二部分是写黎明时刻的鸡鸣声和鸟叫声,主色调是星光的灰白;第三部分是写黎明时刻的海景,主色调是晨曦中的各种光芒。如果说前两部分分别是写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的话,那么第三部分可以说是集中抒情了,诗人在这部分把对黑夜的献身精神的赞美之情含蓄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诗人善用拟人化手法驱遣各种意象。作者以问句的形式开篇:“你曾见过——黎明偷偷地闯进夜的果园?”这既奠定了全诗轻松愉快的情感基调,又以拟人化手法赋予黎明无限的生机。“小牛久久地吮吸母乳”的意象则形象地展示出了沐浴在黎明光辉之中那种温馨而甜蜜的氛围。而“仿佛姑娘的嘴唇,嚼着熟莓子”,则采用通感的手法,把黎明时刻那种黑蓝色的天幕映衬在隐约的太阳的红光下的景象刻画得富有质感。黎明时分是非常寂静的,但诗人写寂静时采取的是以动写静的手法,他用鸟儿的叫声和鸡的啼鸣声来衬托黎明的寂静,使这份寂静显得摆脱了沉闷、死寂的感觉而具有了灵动和活力,和全诗的情感基调和谐一致。诗人在最后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对黑夜为了黎明的到来而献身的精神,进行了生动而形象的赞美。天空的星星消失了,就像是冷却在了冷清的海面上,变成了闪闪的波光,而黑夜在这一刻把她所有的期待和渴望都献给了黎明,用黎明时刻的五彩光芒为自己寂然消退的身影送行。雷佩里伏罗在这首诗里把情与景结合得非常紧密,全诗基本上都是写景,但每一个字里行间又都隐隐地透露着作者欣喜、赞美的情感。
(杜绣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